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低价游”再现,咋成打不死的“小强”?
2018-06-19 09: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不合理低价游调查引发关注,内容涉及云南多个旅游景区。6月17日,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发布对6家涉事购物企业、1家旅行社、3名导游的调查处理结果。其中,涉事旅行社吊销执照并罚款30万,3名出资人列入黑名单,3名导游将被吊销执照并罚款2万元,旅行社法人代表涉嫌强迫交易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并对数家购物企业做出关停或停业整顿处理。(6月18日《新京报》)

  不合理“低价游”屡禁不止,在云南多个旅游景区,省长曾大怒的“低价游”再现,在央视曝光后,6家涉事购物企业、1家旅行社、3名导游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其中旅行社法人代表涉嫌强迫交易罪将被追究刑责。为何“低价游”现象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不得不令人深思。

  根据央视的调查,游客的报名费为组团社所得,地接社还要另给一笔“买团钱”。而地接社会带游客去指定地点购买高昂商品收取回扣填补亏空。低价团在行业内称之为“赌团”,游客买得越多,他们就能拿到更多的回扣,最终实现扭亏为盈。可见,组团社只要低价吸引游客来报名组团,再“倒卖”给地接社,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而地接社则通过导游带游客到指定购物店高价购物拿回扣,以填补亏空和实现盈利。在这条“潜规则”的利益链上,报团的游客成了旅行社、购物店和导游分食的“羔羊”。

  “低价游”常常与“强迫交易”相伴相生,因为旅行社不可能做赔本生意,为了赚钱就要迫使游客多多购买商品。然而,指定购物店的很多商品价格都高于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价5倍,如果游客感觉不值不愿购物,导游就会以谩骂、威胁等种种方式强迫游客购买,从而引发冲突和纠纷。而强迫交易遭曝光受处罚的毕竟只是少数,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一部分旅行社就不惜铤而走险,这也是“低价游”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不少游客心里,也十分清楚参加“低价游”可能会挨宰,但为何还是有许多游客趋之若鹜呢?

  其一,游客普遍有一种贪便宜的心态,他们明知“低价游”背后有猫腻,但认为其他游客挨宰没关系,或许自己不会挨宰,在这种侥幸心理下而报名参加;其二,一些游客报名参加“低价游”,就是抱着不购物或少购物的心态去的,有“骗吃骗喝”的嫌疑;其三,在旅游执法等部门严打强迫交易的情形下,不少游客以为导游不敢强迫自己消费,或遭遇强迫消费就举报让导游受处罚,从而心安理得地享受“低价游”的福利。殊不知,旅行社也需要生存,游客想揩旅行社的“油水”,而旅行社想掏游客的钱包,这种矛盾和冲突,必然导致“低价游”等旅游业乱象丛生,而最终的结果或许两败俱伤,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游客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笔者认为,遏制“低价游”现象,一方面,要严打旅行社和导游等利用“潜规则”坑害游客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还需要广大游客有一个健康心理,摒弃贪便宜的心态,坚决抵制和不参与“低价游”。此外,旅行社和导游也要守住底线、依法经营,为游客做好服务。如此,让旅游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水平,“低价游”便会销声匿迹,旅游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广大游客合法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丁家发/文)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