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减负不是把学习甩给家长
2018-03-15 16: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脑出血奔急诊”……家长们无处安放的“陪作业焦虑”近期广受关注。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超过2小时,而“陪作业”已成为影响家长幸福感,诱发亲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会问题。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要求,但学生负担却是越减越重。(澎湃新闻3月14日)

  家长们陪作业“累成狗”的吐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既表明在孩子教育上家校合作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凸显出减负背景下学生负担“越减越多”的尴尬。

  先不说孩子,家长们的“负担感”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出现的,小学阶段可谓高峰——复习、预习、背课文、听写、亲子阅读、做小报和电子相册……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家长参与,而改错题、讲解、签字等更是不在话下,以至于忙了一天的家长们忍不住抱怨:“现在的教学实际上是给家长留作业。”公平地说,没有人能否定家校合作对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意义,也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在有意偷懒,将自己的工作甩给家长,有时实在是身不由己、力有不逮。

  简而言之,教育部门不断出台的减负要求,实际上针对的都是学校和老师,希望通过减少在校时间、少留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减负,这实在是过于理想化,不仅极不精准,而且目的与结果可能南辕北辙。首先,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考核方式没有变,成绩与升学率依然是重中之重。因此,考虑到小学生4点多就放学,课堂上又不让老师教授“超纲”的内容,那么课后的家庭教育时间便成了另一块“主战场”,的确有家长不堪重负,但也有很多家长享受其中,甚至觉得作业少反倒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考试内容和方式没有根本性变革,为了增强区分度,考题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所有人都为了更高的分数而努力,这时提出“减负”是缺乏民意基础的。这意味着,即使桌面上看得见的负担越来越少,家长也会在背后悄悄补齐,甚至是超量补充,以便孩子在最终较量时可以同其他学生拉开档次;最后,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的焦虑永远存在,可能没作业更焦虑,因为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又学了哪些。归根结底,是对孩子未来面临竞争的焦虑,过度的表现就是无所适从和没完没了,既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

  减负要精准,如果只是给教材和老师减负,负担就会转移到辅导班和家长身上,结果就是负担越来越重。进一步说,在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减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利用好考试这个最受关注的指挥棒,改变“求多”“求难”的考核方向,让素质教育不仅是过程美好,结果也美好。(宋鹏伟)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