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2017-12-18 08: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丁德昶  
1
听新闻

  随着时代发展,我省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农村的架构并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乡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地位依然重要,他们调解矛盾冲突,操办红白喜事,协助乡村干部做一家一户的群众工作,如土地流转、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效果有时胜过乡村干部。

  现代农村存在两类乡贤,以盱眙为例,一类是“在乡”的乡贤,另一类是“不在乡”的乡贤。有的乡贤扎根本乡,把个人的品行、力量潜移默化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类乡贤出去奋斗,功成名就再回馈乡里;第二类乡贤可能人不在本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浓浓的乡音乡愁、无论学者、专家、社会贤达、外出农民工,只要出自农村根和魂就永远定格在乡村,挥之不去,因为传统农村讲究掩埋衣胞之地,对于故土就有深深的眷恋和认同。在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的当下,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广大农民仍能够深深爱着养育他们故土,很大程度上就是乡贤文化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坚守。

  在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组织越来越松驰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与新时代的乡贤更好地粘好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会群体的关注,让“风筝不断线”,让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失魂落魄”,增强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关键人物。乡贤大都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还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农村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

  因而,现代乡贤成了连结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文明。让法律、法规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论理得以协调。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加速的当下,传统乡村社会受到冲击,在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子里地位比较高,村认可度高,民比较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建议,可以起到弥合分歧,钝化矛盾,定争纠纷的作用,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平顺,更有利农民、农村变得更和谐,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贤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可以把纠纷矛盾化解于无形。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维系乡民,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

  当代中国农村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传统社会的贤达不仅是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领者,而且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传统乡村,人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并不太重视法律和契约的作用,而更加看重有威望的乡贤对于社会公正的维护,对于当下乡村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用不容小视、忽视。

  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它既吸取传统乡贤文化的价值精华,又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发扬传统乡贤品格,又秉承现代乡贤品格,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持会”又非“和事佬”。

  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和事佬”有利于健全乡村百姓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培养新乡贤文化还需颂传“古贤”引进今贤,尤其注重培养有见识,肯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成立乡贤协会、乡贤志愿者等组织,鼓励和支持新乡贤积极参与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参与矛盾调处和操办乡邻的红白喜事。为家乡的发展稳定献计策,使之成为乡村治理的动力源、缓冲剂、减压阀。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