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月子中心野蛮生长,监管不能没头绪
2017-11-30 09: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医护人员24小时贴心护理”“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健支持”……看到月子中心这样的宣传,准妈妈心动吗?然而,高价住进月子中心,真像宣传的那么“美好”?(11月29日新华网)

  当“80后”“90后”生育高峰撞上二孩热潮,母婴保健专业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标榜“更专业、更周到、更贴心”的月子中心迎来发展的“美好时代”。然而,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天价”服务,并非如期待中那般美好,反而为消费者平添糟心。

  育婴师培训3天就上岗,职业资格证书鱼龙混杂、花点钱就能办,养老院护工摇身一变成国际认证婴儿护理专家……仍处于“新生”阶段的月子中心,在市场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仿佛成了一个野蛮生长的“熊孩子”,消磨着年轻妈妈们的安全感。

  抑制行业乱象,月子专业服务迫切需要科学管理。今年9月1日《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正式实施,被称为月子服务的“国家标准”,针对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管理空白。

  然而,从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一纸“国标”,并不足以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月子服务行业的监管依然处于“没头绪”的状态。

  首先,管理主体和责任不明。月子服务行业涉及卫生行政、食药监、工商、人社等多个部门,而“国家标准”却并未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在管理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势必陷入“多头管理”的尴尬境地,这就难免导致行业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于是,商家“不明标准为何物”,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无门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其次,管理标准规范有空子可钻。这个“国家标准”的属性为GB/T——“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即并不具备强制性,这就难保该标准不会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毕竟,在需求激增却并不成熟的市场面前,缺乏强有力的他律机制,仅指望商家都能坚守自律,主动遵守标准,来促进行业市场的规范,未免过于理想化。

  因此,管好月子中心,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安心专业的服务,需要更加明确系统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明确监管主体,明晰监管责任。在这一点上,南京的地方标准值得借鉴:将母婴护理行业明确下辖在市卫计委管理,避免“多头管理”的无序。 另一方面,不妨出台更加多元的管理手段,比如按标准对商家评级挂星,设置不良商家“黑名单”,让不守规矩、投机取巧的商家被市场淘汰,让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有“据”可循。

  陆晨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