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女子被骗50万 谁给了骗子她的个人隐私
2017-11-13 08: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昨天(10日),市民王女士反映,10月中旬,一名自称某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的人士,以退订“铂金会员”为由,电话引导她转账50万后失联。目前朝阳警方已立案调查此事。(11月11日 《北京晚报》)

  通过互联网平台购物,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买买的欲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不法分子却通过互联网进行诈骗,甚至能够诱骗人在不知不觉中,贷款来给骗子。

  此次,被曝光的市民王女士被骗子诈骗50万的事件,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诈骗的可怕。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将被害者套入,并且让她贷款50万来转账给骗子。可以说,骗子的诈骗技巧的确让人防不胜防。但是,对于互联网的诈骗事件,真的就毫无办法了吗?

  当然,要求每一个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这类的情况能够及时察觉,的确可以减少被骗的几率。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诈骗能够实施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需要理清。那就是,骗子能够准确说出王女士的网购物品和消费订单。

  通过互联网购买物品,会产生一个订单。这个订单应该属于个人的隐私。按道理来说,知道这个订单信息的人,只可能是买家和卖家,以及第三方的平台。但是,为何买家的个人购买物品和订单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被骗子得知呢?若不是骗子能够轻易得到买家的私人信息,又怎么会有后续的一系列诈骗技巧的成功呢?令人吊诡的事情是,既然是买家的私人信息,又是谁在背后将这些信息给了骗子?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互联网中的不法分子,自然要严惩不贷。但是,骗子是如何获得市民网购信息,也必须一查到底。要断绝整个诈骗利益链,除了需要严惩骗子以外,更需要把给骗子输送信息的帮凶一并查处。对于网购平台而言,也应该加大自身审核力度,为何平台的订单信息会泄露?拥有大数据就等于拥有了绝对的市场竞争力,但如果没有能力保护好用户的隐私,网购平台也就没有资格拥有这些数据。

  互联网上的骗子,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毒瘤。对于这些毒瘤,当然需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但是,谁给这些骗子提供了帮助,让用户的私人信息成为了骗子的宝贵资源,也需要执法部门的认真对待。

  刘颂寒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