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种菜成必修课,这个真可以有
2017-11-06 13: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很多现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高校里的大学生,分不清水稻小麦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杭州有所大学的学生,到田里种菜是必修课。从大一开始就要下地干活,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11月2日《钱江晚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种现象:孩子们能叫出餐桌上的菜名,却不认识菜的本来面貌;孩子们在作文里描绘得天花乱坠的花草,却常常“有眼不识泰山”。在某重点高中,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们是否见过生的猪肚子,全班竟无一人能答出。可见,我们日常的教育与生活常常出现脱节,造成了不少“纸上谈兵”式的人才。

  种不出萝卜番薯不能毕业,浙江农林大学博得了一片叫好声。为何?一所农学院要教出农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只停留于书本知识,如果只是培养出理论上的专家,将来毕业后又怎能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起来简单的农活,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掌握此中的诀窍,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科研,求发展。理论来自实践,这所学校请资深农民当助教,手把手教学生施肥、翻土、起垄、选苗,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也才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深化他们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方面的人才,必须是“接地气”的实干家。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十九大代表王化永,他和同事们一次次刷新世界水稻高产纪录,与他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劳作就不无关系。实践,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基础。

  实践也是感受教育的重要一步。有教育者指出,教育要看得宽,要超出一间教室、一个操场、一所学校;要看得远,要超过一堂课、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浙江农林大学将田间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打破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变被动学为主动求学,这样的课堂或许多了一份劳动的艰辛,但对于将走上社会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不无裨益的。

  “精心培育,静待花开”。注重实践能力,才能培养更实用的人才。这种扭转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克服了饱受舆论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让学生以实干实绩毕业,这样的学校不妨多一点。(胡子白)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