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合肥市轨道公司原副总经理张思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违纪所得予以收缴,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9月17日 中安在线)
日前,合肥市纪委监察局公开了张思源的忏悔书,在忏悔书中,张思源回顾了自己在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历程,同时也对自己如何走上贪腐之路进行了反省,并表示要认真悔过改造自己,恳求能得到宽大处理。然而就媒体披露的节选内容而言,笔者认为“表功”的成分大于“忏悔”的本意,而这样一篇“情深意切”的忏悔书,又真能显露这位“地铁之父” 的几分悔意?
此份忏悔书的前部分,张思源把轨道称作“儿”,自我回顾了如何为它的出生申请准生证,并表示曾为地铁1号线的开通而“喜极而泣”,展现的是自己对合肥轨道的热爱和贡献。而在其自我反思部分则是强调自己是在各方利益“围猎”下逐渐“由推辞到忐忑变为习惯”,为亲属以权谋私的根由则是哥哥与妻弟的家庭确实困难,但就是很难读出对自身过错、罪行的深刻检讨与全面反省。
现如今的贪腐官员,在落马后写一份忏悔书似乎也已经是“标配”,这也是其主动交代所犯错误、表达反思心迹的一种方式,而且触及灵魂深处的忏悔既利于被审查者的自悔自新,更能为其他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对于反腐倡廉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实中个别贪官却不能正确看待自我的忏悔与救赎,只为完成一篇应景“作文”,目的是为呼求宽大处理。而事实上,这样的忏悔书并不在少数。
不可否认,近些年的落马官员,往往在早期都是颇有能力与业绩的好干部、好党员,但是,随着思想的逐步松懈,权力慢慢的失控,人生渐渐的偏向,终而在贪欲的驱使下走上不归路。但当身陷囹圄之时却又误认为以往的政绩会是“减罪牌”,期望能用历史的功劳与苦劳来换取谅解与轻饶,正是在此种侥幸心理的作用下,让一些官员的忏悔书变成追忆往日的“表功书”,而如此忏悔又何来悔意、何谈重生?
而且,在党纪国法面前从未有“功过相抵”之说,更不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者只要写下表功式的忏悔书,就能逃避或是减轻惩处的情况。同时,无省思则无忏悔;无忏悔,则难言真正的改造与宽恕。落马官员本就应摒弃毫无悔意的小聪明、小九九,而是要深刻、彻底的反思自己的错误以查“病灶”、找“病因”,真诚的悔罪、真正的反省才能找准自己的“药方”,才能实现对自己灵魂的改造和救赎。
此外,每一篇触及灵魂的忏悔书都是一面镜子,每一个悔恨不已的落马官员都是前车之鉴,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都会读懂看透落马官员的忏悔,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感触,及时警醒,违纪者理应悬崖勒马,守纪者可当防患未然。
作者:钱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