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信访件流转不处置是变相“踢皮球”
2017-09-14 09: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人民群众是怀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来反映问题的,作为信访干部必须以百听不厌的态度对待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既要热情接待及时受理,又要分类处置依规处理。”江西省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在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业务培训班作授课辅导时指出,“严禁以任何理由拒绝群众反映问题,严禁信访件光流转、不处置。”(9月13日中纪委网站)

  信访问题是个“老大难”,大到贪污腐败,小到“鸡毛蒜皮”,群众都可能来信访,举报干部,反映诉求,提要求、提建议等等,令信访接待干部应接不暇、疲惫不堪。同时,老百姓信访过程中,往往情绪激动、语言强硬,给信访干部造成巨大压力。为此,有的干部接到信访件后,往往不加处置,直接流转出去,迫切想甩掉这“烫手山芋”。

  理论上讲,信访干部不是万能,老百姓的诉求,很多时候需要责任单位、属地部门进行处置,信访干部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答案,只能按程序流转。但现实中,并非群众反映的每个问题都“高不可攀”,有的只是常识性问题,并不需要“专业知识”回答,但个别信访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即使能马上处置的,也不愿做主、不想担责,哪怕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给群众“绕圈子”,令信访群众久访无果,多跑冤枉路。

  毫不客气地说,不分清红皂白,将信访件一律流转、往外推行为,也是变相“踢皮球”、抛责任。当前,公务员队伍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责任压身,稍不注意,就可能犯错被倒查问责。于是,有的干部为了不做错,宁愿不干事,以此规避风险。因此,面对信访群众时,能不说尽量不说,能少说绝不多说,能流转的绝不处置,致使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长期在路上”,让群众久久等不到答案。

  信访是与群众接触的第一线,为民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如果在这块阵地上丢掉了公信、损害了作风,要想在其他方面补救,必然要困难得多。群众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当他们有急难险重时,干部能主动站出来,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设身处地替他们排忧解难。如果这点都做不好,如何能深化干群关系呢?面对信访件,光流转不处置,等于将自己视为机械“中转站”,与邮局无异。这种冷漠的办事作风,显然也是失职行为,难以令群众满意。

  所以,规范信访工作,既要言明规矩,严格落实“当天呈批处置,第二天转办到位,一周后上报办理进展情况”的要求,更要加强对信访干部的问效考核,倒逼提升信访工作的温度、热度和群众满意度。

  新闻链接:http://www.ccdi.gov.cn/yw/201709/t20170911_106872.html

  作者:可文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