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学生,当理性对待“证书”诱惑
2017-09-13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黎明  
1
听新闻

  日前,在网上疯传的一张描绘大学生“证途”的图片,再一次地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深思。图中,除了较为常规的毕业证、学位证、大学英语四六级之外,还有各种资格证书,例如: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证、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等,多达数十种。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费尽“吃奶的力”考这么多证,倒底有没有用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以“有用”或“没用”来定论。我们得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这就像不同的人对待“金钱”,所持不同看法一样。对一个有钱人来说,这世上“钱”最没用。而对于一个急需钱救命的人来说,“钱”就是命,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人们自古就很辩证地总结一句话,叫:金钱,虽不能“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其实,“证书”和“钱”一样:有它,不能“万能”,但没它,则万万不能。在不同的人眼中,“分量”各不相同。

  在刚步入社会的“职场菜鸟”看来:“多一本证书,无疑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份安全感,前途也多一份保障。”如一位正在“证途”上拼搏的学生所言:“证书,就像女人的化妆品,虽然它不能使你青春永驻,也不能让你返老还童,但它至少能‘装修’你现在的门面,提升你在面试官眼中的形象。”

  而在一位“职场老鸟”看来:证书,就像我们小学时候得过的奖状,那些奖状只能证明过你曾经优秀过,但不能证明你现在仍然优秀,更不能证明你将来能继续优秀。至于你倒底是否优秀,这和你所持有的那些“证书”无关。只和你现在所储备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关。

  众所周知,目前考证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出于盲目从众心理。即其本人并不一定明确某个证书对自己的意义。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去考,就因为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在考。认为“油多不坏菜”,多一本证书,能给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一些机会。考“证”,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理由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笔者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决定某些资格证之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粗略的职业规划。起码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和不喜欢什么工作,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确定自己将来要从事哪个行当。即使你在刚入大学之时,没有能力做这样的规划。那么,你在大学学习两年之后,即在大三之前,按常理一个大三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应该很明确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行当。在确定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参加该行业的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就不至于盲目地浪费时间、金钱、精力,去考一些与自己将来职业不搭边的资格证书了。

  例如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当时成绩很不错。就一缺点:没主见。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应该报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犹豫不觉间,听从了他半文盲父母的意见:报考医学院校。其父母跟他说:“为将来做准备。大学毕业,要是不给分配工作,自己回家开诊所,也够自己一家人一辈子吃香喝辣的。”后来虽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一所医科大学,可是大二时,他像喝醉了酒的人,突然醒了一样。“醒”来后,他觉得自己将来不可能做医生,因为他对那些医学术语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图书馆漫无目的的阅读过程中,他偶然发现自己对法律很感兴趣。因此,其临时“立志”将来做一名律师。因此,在随后的几年大学生活中,其他同学为了将来求职,都在忙着考各种“证书”。唯独他“一往情深”,只为“国家司法考试”而奋斗。虽历尽艰辛,但他最终如愿以偿。十几年过去了,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律师,而且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这本国家司法考试证书,不仅在当初给了他一份糊口的工作,而且现在看来,还给了他一个明媚的未来。

  笔者认为,“证书”一定有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你考的证书,和你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你所坚守的岗位是否相匹配。例如,一个大学生到一家民办学校应聘教师,拿出十几本证书,其中却没有“教师资格证书”。那么,请请问他的“证书”意义何在?因此,我再次强调:大学生在考证前,务必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然后再深入了解这个行业需要什么证。确定了这些,再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去考证书,才是明智的选择。”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