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开学,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级的小安就开始了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密集的课程,他的父母虽是分别毕业于国内985与211大学的硕士,但为了让孩子受到“专业”的培训,还是坚定地给小安报了班。妈妈说:“苦虽苦,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没几年,不能偷懒。”(9月12日 澎湃新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自古以来父母们的期盼。家长的“殷殷期盼”成了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当下,中国父母普遍认为读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之一,因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孩子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似乎成为父母们的“核心思想”,于是“虎式”、“填鸭式”——不断向孩子施压、生硬灌输的教育方式成为了目前的一个常态。
每到周末、假期,在“超级学校”——城市商业中心,我们就会看到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孩子们的身影从一楼的数学班出来,又进入二楼的英语班,匆匆吃完午饭,再进入三楼的美术班。本是该放松休闲的时间,却要辗转于各大辅导班之间,本是该释放天性的年龄,却被束缚自由奔波于无休止的学习。孩子们就这样被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成长时间”,成为了父母教育焦虑下的“牺牲品”!
抛开这些教育培训机构是否能达到所谓的“天才”效果不说,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些父母焦虑下的孩子们的内心真实感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或许并不是吧。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和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渴望属于自己的一次难忘“成长经历”,却都被剥夺了......父母们可曾想过,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下的孩子以后步入社会真的是赢在了起跑线?古今中外,不乏儿时成绩落后长大却成为栋梁之才的人,同样也有幼年课业优秀最后却“泯然众人矣”者。
对孩子的培养,着眼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也要注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重点对孩子“德”的教育。这样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培养出了真正适应社会的具有良好社会品质的孩子!
其实,家长教育焦虑下也折射出中国教育的弊端——“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思想、优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校内减负校外“烧钱”问题的愈演愈烈。要想纾解家长心中的焦虑,不让孩子成为所谓的“牺牲品”,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家长转变认识,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培养教育。唯有如此,才能消除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和焦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