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14名女学生皆因校园欺凌被判刑,其中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缓刑二年,轻的行政处罚。为了帮助这14名校园“小霸王”们顺利回归校园,通州法院开展了“运河启航计划”之未成年犯少年课堂活动,联合通州某学校,共同对14名罪错少年进行为期一周的法制教育。(法制晚报)
法制教育现场记者看到14个女孩大部分都留着长发且染成时髦的黄色,化着妆,而且组织性纪律性很差。这些女孩是某教育学院的学生,还有两年就毕业。这些人中平均17岁,最小15岁,法院以强制侮辱罪判罚,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缓刑二年,还有的不起诉,有的被行政处罚。
这14名女孩本应该在这最好的年纪里在校园里愉快地玩耍,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读书,如今却受到法制教育甚至是牢狱之灾。花季女孩为何能对同学下得了手?据了解,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部分在外地,孩子一人在北京上学,有些是离异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精神世界空虚,家长只提供物质条件但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不够甚至是溺爱,再加上从网络上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因此发泄情绪侮辱了同学。
近几年来社会上有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欺凌案件频频发生,而且“女生暴力”逐渐增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法制网调查报告显示,从性别上看,“女女暴力”占比达32.5%,而且大多对被侵害者实施跪罚、侮辱性殴打、扇耳光多人施暴等行为。很多时候学校的老师、家长并没有对校园欺凌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其理解为孩子们之间的打闹、玩笑导致校园欺凌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酿成严重的后果。
未成年人心理上尚不成熟,判断力较弱,善于模仿易于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因此容易照搬网上外界渲染的恐怖、暴力等不良文化从容产生过激的行为。需要我们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共同努力来抑制这种现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引导关爱不够也是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源头之一。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自然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受到任何伤害,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法制宣传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哪些构成校园欺凌行为以及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除此之外,我国对于青少年保护法上也有着系统的规定和法律体系以及维权机构。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青少年保护公益组织到学校、家庭构成一个网状体系,将暴力欺凌拦于网外,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陈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