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寿光养了10年羊的王春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家的羊会被1000多公里外沈阳农田里长出的大葱害死。
(9月1日《燕赵都市报》)
这批大葱叶是附近一座预冷库扔掉的废叶,大葱在这里经过处理后,会被运往全国各地。这批大葱来源指向了沈阳一个种植户,目前一名涉事的大葱种植户已经被警方带走调查。我们要感谢这些“被毒死的羊”,如果不是它们“率先品尝”了“毒大葱”,中毒的就可能是无辜的市民了。请允许我们缅怀这些“被毒死的羊”,是它们的“壮烈牺牲”,让监管部门发现了“毒大葱”。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其中。警方依据线索抓获了一名种植户,食品管理、农业监管部门也开始到这些地方排查“有毒的农产品”。问题是,这样的执法检查,也让我们这些普通的市民惊出一身冷汗,那冷汗湿透了我们的衣背。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一句:假如没有这些“被毒死的羊”,还能不能发现这些“毒大葱”?谁也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安全的答案。
这暴露出的问题是众多的。
其一,残留检测去哪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凡是需要进入市场环节的农产品,都必需经过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这是维护舌尖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说,这些制度的制定是到位的。然而我们想追问的是,既然残留检测是必须环节,为何残留了剧毒农药的农产品,残留了孔雀绿石的水产品,还能够进入市场?
其二,产地溯源啥作用?为了确保安全,监管部门还借助现代科技,推行了农产品溯源制度,只要轻轻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农产品是从哪儿来的,中间经过了什么环节。这样看来,产地追溯系统的建设也是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的。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追溯系统知道农产品的产地,问题是当我们已经中毒了的时候,知道农产品的产地还有多大意义?产地溯源系统不能成为摆设。
其三,出了问题才查处?食品安全的查处,走在了一条十分尴尬的道路上。每一次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有人吃出问题了,媒体前去曝光了,网络开始热议了,执法部门查处了。在这个路线里,执法部门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食品出了问题的人。这是十分可怕的。食品安全的监管门槛必须提前,发现问题的不该是市民,不该是记者,而该是执法人员。在没出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是监管的职责。
其四,剧毒农药哪来的?这些剧毒农药,基本上都是属于禁止销售和限制使用的。那么,为何还是能够轻轻松松在市场上购买?为何不能实现购买的实名制?为何不能实现销售的严格把关?农药销售市场化,不该给钱就卖。
请对“被毒大葱毒死的羊”说声谢谢,这些无辜的羊是替百姓死的。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