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李文星及其同乡张超以生命为代价引起人们对“传销”这个“社会毒瘤”的高度关注,受害者的大学生身份,助推了社会各界打击传销决心和力度。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大学生不仅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始作俑者。昔日大学创业明星成传销组织“头目”,利用自身光环,骗同学进传销组织,成为传销的“主力军”。(8月8号 中新网)
如果说没有读过大学,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被骗进传销,并从事传销,还是可以理解的,受教育的程度低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认知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但大学生被骗,并且从事该行业,就是不可原谅的。大学生不仅有着高级知识或者技能的储备,其认知和眼界也高于常人,他们能够对传销做出合理的判断。尽管有这样的能力,还是有很多像南京贺某这样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从事该项不法活动,我们不能原谅其行为,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有必要探究其中原因,以鉴后人。
在笔者看来,像南京贺谋这样,明知传销非法,还故意为之的大学生,他们更多是对金钱和财富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正确认知和运用金钱的能力。他们也许有过金钱匮乏的经历,但肯定没有金钱极限的体验,以至于在摆脱金钱匮乏,追求金钱极限的道路上“跑偏”。他们也许会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但财商却极低,财商成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短板。他们对于赚钱没有贵贱之分、亦没有合法与否之分,他们只想尽快赚到“1040万”。
由此,我们再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打击传销活动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们的财商,除了要告诉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外,还要有“私人订制”般金钱极限的体验,以及培养给你“1040万”,怎么花才有意义和价值的能力。确保大学生们在走向社会时智商、情商和财商是同时在线的,不再因为某一方面的“短路”,而在人生的征途上折戟沉沙。
期待,大学生们不再被传销所骗,不再成为传销的奴役的“主力军”,更期待传销早日在我们的视域中消失。
王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