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7日),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称,广东省侨办党组书记曾庆荣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曾庆荣生于1963年1月,是广东封开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广东省纪委常委、广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广东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等职。他在2015年8月任广东省侨办党组书记。(中国网8月8日)
预防腐败局,顾名思义是一个预防、惩治、反对腐败的工作机构,预防腐败局的局长、副局长都应该是“打铁自身硬”的反腐战士,而广东省预防腐败局却有两名局长、副局长前“腐”后继、先后落马,这不得不发人深省、令人深思。预防腐败局局长、副局长先后落马警示了啥?又给谁敲响了警钟?
在笔者看来,这警示着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坚决防止“灯下黑”。预防腐败局局长、副局长先后落马,首先给纪检监察干部敲响了警钟。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败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为人忠诚、自身干净。如果纪检监察干部没有绝对的忠诚,没有“打铁自身硬”的底气,就只能嘴上反对腐败,是不敢真正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
其次,预防腐败局局长、副局长先后落马,也给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敲响了警钟。一个明明在反腐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本来是天天喊着“反对腐败”,最终却自己倒下了。这在充分证明纪检部门敢于“刀刃向内”、坚决严惩“内鬼”的决心的同时,也应当引起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的思考,如何更加精准地识别、考察干部,如何尽早发现、处理、挽救“生病”的干部,如何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出来、重用起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
最后,预防腐败局局长、副局长先后落马,更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太多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不仅仅是领导干部才会发生腐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才存在腐败现象,但凡有权力的部门和公职人员,如果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纪律不硬、监管不严,都有可能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广大党员干部当加强政治学习,严以修身,坚定理想信念;不在他人的忏悔录中当“看客”,认真汲取惨痛教训,慎微慎初,严以律己;始终遵规守纪,不断增强法纪观念,事事严以用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自身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