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重庆渝北67岁的何奶奶没等来过暑假的9岁孙子团团,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因为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
事情虽小,却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纷纷表示现在好多孩子都这样,只想呆在有WiFi的地方玩电子产品,对连夏令营之类的活动都兴趣缺缺,于是话题主要集中在家长该不该让孩子“触网”等问题上。但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本质不在于团团眷恋WiFi环境,而是当他的个人喜好与“陪爷爷奶奶过暑假”之间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家长们只会妥协——纯属惯出来的毛病,WiFi只是当前最现成的理由。
对于一个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换个环境生活,作息习惯啦,消遣方式啦,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不如意的地方,这很正常。但陪爷爷奶奶度假,是对空巢老人一种季节性的天伦弥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子孙的义务。这个道理,9岁孩子就算不懂,他的父母难道不懂吗?家长该让孩子知道,陪爷爷奶奶过暑假是他“应当”做的事,自己的小小不适应、不如意,都要让位于这件事,都是应当克服的;假如孩子完全没有这个概念,那么哪怕奶奶家装了WiFi,他要是不想去,照样可以找出其他理由拒绝,或者即使去了,也是去当个“祖宗”罢了。
网络时代,无法阻止网络和电子产品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家长很难禁绝孩子“触网”,另一方面,几乎任何人都可能对这些事物上瘾,眷恋WiFi环境的又岂止是孩子?过去几十年,电视荧屏不也造就了大量的“沙发土豆”吗?然而,无论生活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对自我欲望的自觉约束、家长对孩子的耐心教导,都找不到任何理由丢弃。在团团拒绝去奶奶家这件事上,过分关注“没有WiFi”这个理由,可能会掩盖另一个真问题,即家庭教育的不足。新闻中,从孩子撒泼家长束手无策,到奶奶自述如何努力地全方位“伺候”孙子,都可以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作为家长,假如自己都忍受不了离线生活,怎能埋怨孩子痴迷网络;假如一向对孩子唯命是从,孩子变得“不懂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无论在什么时代,教出“熊孩子”的都是人,不是WiFi、智能手机或任何一种新鲜玩意。
吴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