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主流媒体发表题为《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7月4日 新华网)
在二十世纪之前,中德两个国家并没有太多交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也只是分别站在相互对立的阵营。但是,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西德同苏联、东欧关系逐步正常化,中国与西欧国家建交出现高潮。终于,在1972年的9月份的一天,两个国家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间,中德两国已经建交45周年,这期间两国高层互访频密,增进了相互了解、理解和政治互信,双方已经建立了包括中德政府磋商在内70多个不同层级的对话合作机制,并在最近几年逐渐向航空航天、海洋、极地、网络等空间延伸。
看一下接下来的这些数字,你就会知道中德两国友谊并不仅仅存在于高层的交流之间。这些年,中德人文交流也在蓬勃发展,中国已经在德国开设中国文化中心以及19所孔子学院、4所孔子课堂。而且在德国有超过4万名中国学生在德留学,是德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在华德国专家多达3万人,德国留学生也达到8200人。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提到: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要知道,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两国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普遍向好,但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德两国不仅要发展好自己,更要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肩负起重要责任。如此说来,两国奋斗方向殊途同归,携手前行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所以中德要在加强两国关系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要以更加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谋划两国关系发展蓝图,发挥各层级机制性对话的引领作用,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战略沟通。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最近一些“邻居”的表现却叫人大跌眼镜。中德虽为“远亲”反而越走越近,所以说,在地球村里,距离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两国秉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本着彼此包容、守望相助的初心,就一定能笃定前行。
(文/刁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