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坏人变老”的标签掩盖了资源分配失衡的实质
2017-06-30 09: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跌倒在地,被人搀扶起来不仅不感谢反而诬赖讹诈,公交地铁上对不为自己让座的年轻人恶语相向,为祈福向客机发动机里投掷硬币,广场上噪音扰民……随着对老人一系列不文明行为的曝光,社会上关于老人不文明行为的关注和议论多了起来。其中,一种“坏人变老了”的观点似乎得到很多人的附和和认同。然而笔者认为这只是掩盖了社会上对老年人与年轻人资源分配失衡的实质。 

  在网络社交圈里,“老人”这个群体的画像,既清晰又模糊。  

  

  老人和年轻人出现纠纷,舆论总免不了一次又一次地重启“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这样的议题。可是这种讨论压根儿没有结果。把公共生活困难的责任推给某一代人,是很不负责任的。正如广场舞大爷大妈们和年轻人争抢篮球场,双方“文抢”变“武斗”后,个别老人对年轻人的“偷袭”当然让人不齿,但诉求本身也有不得已之处。诚如很多网民所言,年轻人锻炼的地方也不多,但相比而言,城市空间中留给老年人锻炼的场地是不是更加不足? 

  有的时候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老人没有“精神的底子”被动置放于道德高地的老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德高望重则成为绑架老人的道德枷锁!老人种种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标志着犯错误做错事不独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机会平等。对老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我解放,不再为自己做不到的道德准则而一味束缚、禁锢自己。群体之间的对立,最危险之处是让人丧失同理心,彼此永远不能理解彼此,填充在公共空间和舆论场里的只有冷漠。 

  “坏人变老”的标签掩盖了复杂的现实,回避了真正的问题。当然有低素质的老年人,有些行为甚至违法,坚持法律原则即可。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在可以预见的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社会有没有做好准备。老年人在公共空间的锻炼和社交等需求,有没有合理的满足方式。我们不能把少数低素质老人当作所有老人的代表,不能把所有老人都扔到“坏人”的筐中。(文/张悦 

一提到老人,很多一言难尽的关键词就蹦出来了:广场舞、“老人变坏”、逼婚、催生、保健品、传谣……近来红透半边天的电视广告界“四大神医”,扮演神医的演员是老人,保健药盯住的,也是老人的钱袋老人的种种不文明,固然有令人摇头皱眉之处,却也并非面目可憎、十恶不赦,更绝非一个“坏”字所能囊括尽了的!里面有沉重、有无奈,同时也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契机!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