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坐立不安”的高考已告一段落,在考试成绩即将落幕的今天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前段时间,据北京时间报道河南浚县警方接到报警后破获一个以卖高考答案为诱饵的诈骗团伙,全国被骗的高考生多达百余人,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网络途径购买答案被骗。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的背后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没有需求又何来买卖?高考是我国一项严肃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莘莘学子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完成“鲤鱼跃龙门”,高考寄托着多少考生的梦想,多少家长的期盼,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人口之多,考生压力之大,竞争之激烈更是显而易见。有些考生存在侥幸心理,竟抱着不劳而获的心态去相信网络能解决这一难题。这一案件背后也反映出考生素质低下以及对考试制度的漠视。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在网上轻轻一点我们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获得想要的东西,网上购物平台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一些商家也开始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欺诈。再加上考生的作弊心理,才使得诈骗商家肆无忌惮。
案件发生后,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逮捕违法犯罪的商家,还应进行深刻的反思。考生为何会采取购买答案这一行为呢?又为何会相信网上能购买到高考答案呢?有些考生素质不过关才是导火索,通过作弊来获取成绩的行为深刻反映了考生法律意识低、对自身要求低;或许真的是网络的神通广大让考生以为其“无所不能”;亦或许是每年大型考试过后被爆答案泄露的案件让考生逐渐漠视考试制度,相信泄题事件时有发生。
在完善网上购物法律条款、净化网络市场、打击不法商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考生素质的提高,做到从源头上杜绝考试作弊行为。通过对作弊考生采取惩罚措施警戒其他考生,从而加强诚信意识,同时还需注意做好对各大型考试试卷的保密工作,防止泄题事件的发生,彻底打消考生能够获取答案的侥幸心理。
高考是一场公平的战斗,考生各显其能却不能违规操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之内亦有天地。购买高考答案,考生虽是受害者,却也是违法的主体,理应受到相应处罚,而处罚力度如何还需进一步商榷,毕竟他们还只是还未步入社会的学生。
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