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农民夜校”用知识点亮村庄的夜晚
2017-05-18 08: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夜晚,零星的灯光与星光在天地间交相辉映,将小山村装点得别有一番韵味。每晚的八九点钟,村子里有一处灯火最是通明,走近了还能隐约听到音乐声和爽朗的笑声,带着好奇往人声鼎沸处寻去,原来是村里的“农民夜校”在上课,有时讲讲养殖方法、电子商务,有时邀请村子里懂乐器的村民吹奏两首以供交流,气氛十分的活跃。

  这样的“农民夜校”还有很多,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各乡镇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贫困户集中学习,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致富信息等。“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人熙熙攘攘的,少得很!现在有时候来晚了都找不到坐的地方。”上课的第一书记、农民夜校校长感叹到“讲课就是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不然老百姓不感兴趣,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看电视。”

  刚开始办“农民夜校”的时候,很少有人来听课,不少村民觉得“折腾”“搞些花花肠子,没得名堂,不如睡觉、看电视、喝喝酒来得实在”。队长挨家挨户的通知、邀请,效果都不是很好,赶上农忙的时候,上门去请还要被骂。多被拒绝几次,有的村组干部也开始没有了信心,开始怀疑这项工作是不是“多此一举”。好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肯坚持,而且愿意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改革创新,了解农户的需求,用“点菜”上课的方式,讲农民感兴趣的,讲农户真正需要的。

  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是靠口号喊得响,而是靠点点滴滴落到实处的工作。实现全民奔小康,真正做到脱贫致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上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立竿见影”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因此,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能轻易放弃,要不断的在摸索中前行。

  实践才能出真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富起来,一味依靠经济帮扶是不可行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不把致富的思维传授给百姓,那么脱贫攻坚就会成为空谈,长此以往,一味的经济扶持只会滋生出一大批的“寄生虫”,企图靠吸食国家的血肉生存。这不仅不会致富,甚至会加深贫困。农民夜校的试点工作,从“求人来听”到“人满为患”,可以说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改变。老百姓喜欢听,愿意听,才是把国家“授渔计划”落实到实处的基本条件。

  “我们这代人就是吃了读书少的亏,好多东西不懂,想找致富路子都有心无力。好在党愿意花时间教我们,现在的政策好啊!”老王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外出务工,可是年龄大了,没有多少事干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急切想找到一条新的致富路子。“咋过才可以把我们乡的好东西卖到外面去?电子商务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他总是在上完课后意犹未尽的抛出心中的疑惑,与“夜校”老师一一展开讨论,得到满意答复后才算完。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并不是说我们的老百姓没有志气、愚笨,而是看到了限制发展的根本源头。想致富,但不知从何处入手,这就是我们广大农村的现状。缺乏知识,缺乏技能,更有甚者,把羊卖了去赌博,把贫困补助用来打牌喝酒。

  学会谋生,是一种成长。按老百姓的话,“说话有底气,靠的是腰杆子硬。”把腰杆挺起来,靠的是智慧,是知识的力量。挺直腰杆,拥有自尊,有底气的生存,而不似嗷嗷待哺的婴儿,以“等、靠、要”的心态依附于祖国,这才是全民奔小康的根本硬实力。农民夜校的推广,就是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变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筑梦者”,而不是“坠梦者”。

  也许,“农民夜校”只是村庄里亮起的一盏微弱的灯,但星星之火皆可燎原!在我们每一位奔赴在脱贫第一线的干部努力下,亮起第一盏,就会有第二盏、第三盏,当祖国大江南北的村落都亮起用知识点亮的灯火,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熊岚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