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雀羚的一组一镜到底的神广告刷遍了朋友圈。网友惊呼脑洞大开,老奶奶都不扶,就服百雀羚!
据了解,这幅由局部气候工作室设计的创意广告,主题“与时间作对”来源于百雀羚,而其用途是为了在一场母亲节的活动中推广产品。
但不得不说,这幅长图广告脑洞大开,令人猝不及防。跳开宣传的因素外,其所反映的主题正迎合了当下民众的忧虑:一事无成,时间却匆匆而过;子女还未尽孝,母亲容颜已苍老。人们害怕时间流逝,却无可奈何。就连超然物外的庄子也曾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在在这个急躁的年代,用什么能够对抗时间呢?笔者以为唯有耐心,一颗强大而又坚毅的心。
或许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觉,越是在乎,就失去的越快。而只要这种在乎一直存在,来自时间的恐惧感伴随我们一生,并在成人之后愈演愈烈。大卫迈斯特尔在1984年提出了被广泛认可的“等待心理八条原则”,其中有两条恰好解释了我们“在焦虑中等待”的境遇:
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焦虑使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
因为生活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无法按下快进键。所以为了纾解焦虑,我们选择去过一种快速的、高效的生活。我们把结婚变成了闪婚,旅行说走就走。我们拼命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抗,不希望被囚禁在等待中。我们破坏式地拒绝等待,渴望马上知道结果。
而这一切其实来源于我们对时间的恐惧,心理学上将恐惧分为三类,对不具有人格的物品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因为等待的结果模糊不清,我们像黑暗中的盲人一样,只能无助地体会着时间的流逝。
其实不管我们焦急还是等待,时间的流速是恒定的。而打败惧怕的事物是人类的求生天性,所以我们看似是在对抗时间,其实是在消极的生活,我们是在逃离生活之外的空间,追求一种对结果的加速度来化解内心的不安,但实质上,以这样的方式只会加剧这种不安。要化解人对时间与未知的恐惧,就必须要有“耐心”。
事实上,耐心是被这个时代损害了的东西。人生不过是在等待一个结果和下一个结果中循环。而我们之所以越来越匆忙,就是因为迫不及待地只关注结果,却忘记了结果到来之前的时间同样重要。
专注和耐心让我们不只拥有对结果的恐惧,也逃脱结果本身的绑架,把实现它的过程进行得更加美好。但太多人在与时间的对抗中败下阵来,而愿意花长时间去做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少,正因为如此,那些真正了解耐心价值的人,才活出了风采。
或许,这才是这组广告要表达的意义。其实我们看那个贯穿全线的女杀手,既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终结者,而她所代表的就是耐心。
以民国为时代背景契合百雀羚的悠久历史,而通过街道的变化来缓缓展现民国衣食住行等,其实就是在提倡一种慢生活,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