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古往今来话“河长”
2017-03-30 09: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贺义康  
1
听新闻

  近些日子,总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河长”,于是本人在想,“河长”是否跟“里长”、“户长”、“保长”之类的“长”一样呢?好像隐约有点“历史”感呢!

  原来当代的“河长”是江苏省无锡市首创,是由于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后,无锡市政府为治理蓝藻而被迫摆出的“大杀器”,这项制度将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责任主体来问责,将治污举措落实到人,一段时间后,无锡的黑臭、带色河道基本消失了,太湖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鉴于太湖“河长”的“确切疗效”,河长制正式明确下来,作为一项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才有了今天的“河长”。

  那么,古代有“河长”吗?答案是有的。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堪称“中华第一河长”的当属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大禹,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王景主持治理黄河和汴河,自此黄河安澜800余年,堪称历史上一个超有能力的“河长”;唐代也有“河长”,叫姜师度,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为官勤勉,对水利工程很有兴致,《旧唐书》说他“一心只知穿地”,他不仅修筑了众多的水利设施,还喜欢搞发明创造,他看到原先将仓库里的粮食装到船上很不方便,便设计了一条坡道,可将米直接从仓库倾入船上,是不是很有才?有一次,他为讨唐玄宗的欢心,在长安城里到处搞挖掘,就像今天大城市里修地铁一样,最后终于修成了一条穿绕全城的水渠,就像今天的城市景观长廊一样,皇上见了十分满意,立即加以擢升。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自封“湖长”,他到杭州任太守时,见到西湖淤泥壅塞、湖草蔓布,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终于完成了,可是问题来了,这次清理挖出的蔓草和淤泥该如何处理呢?他看到居民到对岸去十分不方便,于是想到将淤泥堆成一个堤坝来方便人们出行,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堤,而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呢?大文豪不愧见多识广,他下令允许农户种菱角,但条件是必须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时,苏东坡还向朝廷上书将菱角种植户收入的税金作为保养湖堤、改善湖体的专项资金。

  其实,真正的河长制起源于元代,由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由“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通惠河,每年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途经此河运到大都,忽必烈为保证“粮食安全”,在沿线布置了大量岗哨,作为河道巡视员确保运粮安全,还派了行政一把手丞相完泽担任此次运粮项目的总“河长”,将工作落到实处。

  从河流管理的角度来说,“河长制”也由来已久。

  我国历代负责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机构和官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

  我国水利职官的设立,可上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司空”是古代中央政权机关中主管水土工程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水利专司之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多设司空;晋、宋、齐、后魏、北齐则有水部郎中一职;东汉则直接将司空列入“三公”之一,虽负责水土工程,但不是专官;隋代,工部诞生,为四司之一,主管水利工程;唐代,工部内设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司津济,船舻、渠染、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皑之事,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就是说唐代的工部不仅管天下那些比较大的干流,还管乡下的小河,并且要保证河道通畅、鱼虾肥美,正所谓事无巨细,全部囊括。唐代还有一部十分完备的《水部式》,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先进的,不仅包括了城市水道管理,还包括农业用水与航运。

  唐朝著名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写给时任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润如酥”可以看出,当时的水环境质量还是相当好的,而张籍自己也是爱水之人,他曾写过一首《寒塘曲》:

  寒塘沉沉柳叶疏,水暗人语惊栖凫。

  舟中少年醉不起,持烛照水射游鱼。

  小孩子手持蜡烛竟然可以照到水底的游鱼,这说明水质绝对是在A类以上,达到了直饮水标准。

  到了宋代,朝廷对河流的管理则更为细致。

  古时候,没有化工企业,河流虽不至于严重污染,但人、畜的粪便和生活污水若不加节制的向河中倾倒,也会污染河流,使人畜得病,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饮水以井水为主,河水和井水相连,若河水被污染,井水也会受影响,因此宋朝很重视的河流污染问题,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对于河流污染的防控,宋朝已经达到了制度、水平都相当高的程度,如河流的疏浚养护、盯防巡逻、事故问责等都有一套专业的管理制度和班子,以京师开封为例,大国之都,人口稠密,河流污染关乎百姓和皇室的生命健康安全,当时有规定,凡向河内倾倒粪便者,要严厉处罚,杖六十,也就是打屁股六十大板。据史书记载,一个礼部的办事员,可能是家人吃了不干净的食品,结果全家拉稀,马桶装不下,便趁天黑,偷偷排入河内,结果被巡逻人员发现,打了六十大板,屁股痛得几天没上班,还被扣了工资。

  面对历史上早已有之的“河长制”,如今旧事重提,如何能发挥更大功效,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动广大干群。在提高科技含量方面,“河流”治理工作涉及到土壤学、水污染防治学、环境保护学等多种学科,政府要加大与相关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大科技指导,引入专业人才,在发动干群方面,可以借鉴苏东坡治理西湖时的做法,将部分水域承包给农民,发展自主经营,收取适当承包资金用于河道保养,但是必须保障河流通畅,河流的河长作为管理者,可在公共水域投放鱼、虾、蟹苗等淡水鱼类,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菱角、茭白等,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一种方式,其次,河长不是行政序列中的官职,因而“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是否加强问责。总之,要使河长制这一古老的制度再次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结合当今河流治理的新特性和新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将“河长”这一古老而有效的举措重新落到实处。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