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随同领导下基层参加大走访大排查活动调研,听了很多,看了很多,问了很多,感触良多。通过这次活动,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实属不易,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层层施加压力,个个强调工作重要,工作冗杂辛苦不说,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上级不满意,群众有怨气。调研中,从听取党组织汇报到召开不同类型代表座谈会,从走访企业到农户家庭,反映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中低产田机械整改要钱,灌溉沟渠设施配套要钱,铺设村组道路、安装路灯需要钱,河塘管护要钱,村庄保洁要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要钱,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殖需要资金扶持,等等。总之,一句话,只要办事处处要钱。面对无“米”的窘境,村干部们虽有“炊”的意识,也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等“米”下锅的思想。笔者以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只要解放思想,摒弃等、靠、要的念头,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同样具备“无米”也能“炊”的能力。
具备“无米”也能“炊”的能力,必须解放思想,摒弃等“米”下锅的念头。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桎梏和观念羁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下好改革发展“先手棋”。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把产业强村(企)作为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的坚实根基,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村级经济行稳致远、转型升级。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常态,坚决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绿色发展优势,奋力走出创新引领、创业富民的发展新路。始终牢记增进民生福祉,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干部的辛勤汗水描绘百姓的“幸福画卷”。解放思想,重在行动,“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必须大力倡导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切实摒弃等“米”下锅的念头。
具备“无米”也能“炊”的能力,必须攻坚克难,主动找“米”下锅。面对“无米”的尴尬,要推动村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百姓致富增收,必须转变思路找“米”下锅。一要改变思维方式,跳出以往靠关系找“米”的思维定势,用足、用好政策争取上级拨“米”支持。二要把具体实施项目、帮扶内容与帮扶挂钩单位搞好沟通对接,请求支助一部分“米”。三要从家村集体“三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米”推动民生实事建设。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襟打基础、管长远;以“奋发有为、止于至善”的执着追求补短板、惠民生。始终保持“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抓住关键点、明确主攻点、找准突破口,铆足劲头、攻坚拔寨,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始终保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对定下的目标、部署的任务,可采取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的办法,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艰辛付出,汇点滴之举为穿石之功,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着力按期完成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具备“无米”也能“炊”的能力,必须真抓实干,诚信赊“米”下锅。随着各级党代会、两会的召开,蓝图已绘就,任务已明确,关键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正所谓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是虚招,错失发展机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画饼”。面对“无米”的尴尬,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敷衍、退缩绕行,动真情、用实功,动用各种资源,主动登门,讲清项目实施的来龙去脉,以真诚打动银行、老板、经纪人,打消向他们“赊米”的顾虑。要坚持需求导向,着力解决好土地整改、灌溉、铺路、路灯安装和致富增收等难题,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效果导向,去掉华而不实的“虚”,扫除弄虚作假的“浮”,以“钉钉子”的精神,迎着困难上,一锤接着一锤敲,通过不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村容村貌、农民增收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我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才会对我们好;只有我们干得好,老百姓才会说我们好”。谢正义书记的话意味深长,一语中的。事实充分证明,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干工作因循守旧不行,被动应付不行,等待观望更不行,唯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工作的追求,抢抓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真经和路径,才能让老百姓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真正看到一个明朗的天。
韦干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