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入学龄更改《通知》一出,许多担忧孩子要生在9月的家长们无不额手称庆,大有心头之患已解之感。曾经,我国入学年龄以8月31日满6周岁为界限,决定了孩子们哪一年方可入学,这“天堑”让许多家长为让孩子早一年上学而生出诸如改年龄、剖腹产等许多“奇思妙想”。在我国,孩子是民族未来,更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家长如此紧张学习相关之事也无可厚非,而国家顺应民心民意也体系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但此《通知》却又引发了更多的意见,1月生孩子的家长担忧入学时间会定在12月31日,更有许多人担心国家政策虽有,却不能落实到他的所在地去。透过这些担忧,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新爸爸新妈妈们惶恐孩子没有跟上大部队的步伐,惶恐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惶恐着孩子幼时的些许不同未来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而这折射出的更是家长们单薄的、没底气的教育观念。
国家将儿童入学年龄设定在六七岁左右,是因为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系统学习和行为规范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许多家长认为上学早,孩子就一定沾光能赢在起跑线上,甚至有家长认为早上学,以后孩子需要复读也有充裕时间。海淀区回民幼儿园园长任宝丽说,如果孩子的心智不成熟,过早让孩子上学反而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幼儿园大班的重点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自制力。丰台区西罗园一小校长闫卫华也认为,晚上学未必不是好事,如果孩子对教学内容吃不消,欲速则不达。
孩子入学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项重大任务,他们人生里的习惯、性格、挚友往往都来自于这漫长的学习生涯,过早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班级年龄参差不齐,相处起来也不大顺畅,而且在我国女孩心智发育要早于男孩,小学的“尖子生”也普遍都是女孩,这对于过早上学的男孩来说往往会造成一些心理困惑,对男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这也说明了,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特定的“入学龄”,不管哪一年入学,匹配孩子的心智发育程度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家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修正教育观念,才能更成熟的打造孩子的教育之路,而不是盲从大流。
中国有句古话叫“揠苗助长”,孩子就是家长们悉心呵护的那株幼苗,当看到别家的“幼苗”破土块、长势高,脑子发热的家长不免想助一助自己的苗,却起了反效果。在孩子上学时间上家长大可不必紧张,教育观念上也应多“因孩制宜”。修改“入学龄”更应改进家长的“教育观”,不要新手上岗一时慌,客观的评估自己的孩子,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才是最好的教育路。
(王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