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查结论的公布,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讨论和追踪的热度告一段落。但处罚有关人员不应该是问题的终点,应该让事件成为社会全面梳理和检讨幼教的机会。幼教中的虐待问题可以通过落实刑责,提高幼教工作准入资格等手段来震慑和制约,但当前幼教更大的问题不应被忽略。
报道显示,2016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为381.8万人,师生比约为1:12,离《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比例,差距不小,而据调查研究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数将出现大幅度增加,持续增加到2021年达到最大值,到那时,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为什么“让有资质的专业幼师来照护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难?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现在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成了稀缺资源。入园难、入园贵没有真正获得解决。”“现在公办幼儿园在各地占比都很低,差的省份只有10%左右,大部分在10~30%,平均在20%。”公办幼儿园严重发展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难题。按理说那么大的人员缺口,应当有很多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它青睐有加,现实却是,社会和家长们对幼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但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这种高要求可能还不匹配,导致了这个职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这种认知极大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也限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自愿选择这个职业。
从数据看,民办学前教育实际已经撑起了幼教的大半个天,民办幼儿园不仅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差异化的教育需求,而且极大填补了目前公办幼教所不能填补的空间。民办园的经营性质与质量并不矛盾,是因为监管缺位才会让潜在矛盾逐渐显现。当前民办幼儿园的监管问题在于机构审批门槛高、而从业人员门槛低;政策待遇上,民办幼儿园几乎没有财政补贴,并自行担负教师工资,为了节约成本,雇佣低质量师资无疑是个解决办法。并且,目前没有明确可操作的质量要求和监管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相信任何一位孩子的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幼儿园和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老师们本身是优秀的,品德良好,能与孩子们很好地沟通,有爱心和责任心,接受过系统规范、专业的教育。这要求幼儿园的老师自身就得心智很成熟,不能有情绪化的一面,这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本身就很有挑战。社会上很多人误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会唱歌跳舞弹琴就可以了,但幼师作为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老师,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大量的工作实践,社会需要付出很大的培养成本,但现在做到了吗?显然有很大不足。
在很多国家,想成为一名幼师很难,幼教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儿童的语言艺术、探索儿童的成长环境、儿童的创新型培养、儿童心理学、健康营养等等十几门课程。比如在德国,首先,得拿到硕士或博士的学历;其次,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其三,对教师的品格要求严格。而只有这样专业系统训练下成长的老师,才能让家长放心,因为他们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办不好幼教,不仅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就业和生育率,背后是更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家长,孩子上不上幼儿园不是问题,公办民办也不是关键问题,参与审视和检讨幼教的公共政策,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