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考出文科676分,校长率领50多名老师连夜报喜的故事,成为互联网上的温情一幕。不料,社交媒体上却有网友以权威面目出现,对她横加指责,仅因其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学专业。(8月1日 中国青年网)
风餐露宿、冷门偏门、择业面窄代表了社会上对考古学的刻板印象。基于此,一些人开始以斩钉截铁的语气,给钟芳蓉下指导棋,认为其出身寒门,好不容易拥有进入最高学府的机会,自当报读光鲜、高薪、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以此彻底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网友的“忠劝”看似颇具现实基础,但仔细掰扯,实属把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强加于他人的道德绑架。暂且不说这些偏见与现实不符,让人难以苟同,更重要的是,他们站在舆论的制高点,臆测他人的想法,忘记了尊重个人的选择。哪怕这些选择是个人化的,不符合公众预期或想象,但只要不伤害他人利益,就无可指责。而任何对无害于他人的个人选择口诛笔伐,都不该是尊重他人的应有之为。
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受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显见的是,与网友对考古的强行脑补不同,钟芳蓉的选择经过了深思熟虑,并对未来有初步规划。试问有多少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然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学什么?光凭这一点,钟芳蓉已领先于很多同龄人。
钟芳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樊锦诗的经历或多或少提供了精神支持。追随偶像的脚步,做喜欢之事,为理想奋斗,这样的人生何尝不值得一过?要知道,理想从未有大小或尊卑之分,能够为了理想全力以赴的,就是自己的英雄。况且,考古学专业关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不能仅凭“赚了多少钱”来计算价值。优秀人才倾向选择这样的学科,也恰恰说明社会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在提升。对此,大家最应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而非利用成功学的功利眼光,影响左右他人的选择。
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舍弃后者。每个人都有遵循内心、仰望星空的权利,让有梦者去逐梦,让“钟芳蓉”们从心所欲去生活、去奋斗,才是社会大众应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