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延后返厂,遇到生产难题咋办?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统一调度企业在岗技术人员,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实现了防疫复工两不误。(3月16日《工人日报》)
疫情催生的东西让人应接不暇,“共享员工”可谓其中的代表作。战“疫”中,餐饮、旅游、住宿、娱乐等企业遭遇复工难,而电商、快递等企业却面临用工荒,双方一拍即合,“共享员工”模式由此开启,且多方受益。新疆昌吉州的准东开发区的“共享技术员”完全可以理解为“共享员工”基础上派生的一种较高级别的互助模式。
因离市区较远,该开发区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家在外地,目前有包括大量技术人员在内的4万多人须延后返厂。该开发区审时度势,建立起重要技术岗位人力资源共享机制,从煤炭、化工等行业选拔42名专业技术骨干,组建生产技术互助人才储备库,由管委会统一协调调度。
此举显然需要肯定。如今,在复工复产热潮中何以赢得“双胜利”,答案应该有很多。其中之一恐怕就是坚持结果导向,把在疫情中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壮大起来,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疫情使得在线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格外“火”,也使得许多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其中。“大数据+网格化”让很多政府搭建起“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有效开展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智能外呼机器人、疫情问询机器人也让一些社区防疫及治理实现“无人化”;制造业也不断向新技术要动力,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提升产业智能化升级。
人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战“疫”中没有5G、云计算、视频集会会议、在线协作技能以及各类在线应用,许多事情恐怕就很不好办。毫无疑问,战“疫”中催生的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各地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先发制人,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占领新的发展制高点,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战“疫”中催生的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