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春节客运等因素影响,口罩及相关药品成为紧俏物资。一些热点区域或销售平台出现价格异常上涨现象,有的平台口罩价格一夜飙升数倍,被网友斥为“坐地起价”“发灾难财”。
价格波动背后,固然与供求关系短期失衡、春运物流成本增高等因素有关,但也不排除一些“中间商”操纵市场、哄抬物价、制造混乱。
疫情赶上春运高峰,短期人员流动大、物品需求大、供销缺口大,从减轻成本压力、赚取合理利润的角度看,价格微调可以理解。但如果把重大疫情当做发财的机会,恐怕是蒙昧了良知,更是打错了算盘。
当疫情袭来,口罩是百姓抵御侵害时最简便、最实用的物品。这类平时较为廉价的物资,在应急时却是不可缺少的,在疫情防控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个小小口罩的价格,贴着人性的标签。让“高价口罩”销声匿迹,需多方形成合力,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
平抑短期价格畸形,市场充足供应是最好的武器。据统计,1月20日和21日两天,淘宝平台已经售出8000万只口罩。浙江一些企业紧急召回员工生产口罩,赢得了不少掌声。当前,各地各部门正紧急行动,保障市场供应。不少电商平台也在紧急备货或推出补贴举措,以保证全国消费者能及时用上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
良心蒙尘的商家,终将被顾客抛弃。各环节的经营者都要严格遵循公平、合法、诚实守信的原则,维护医用商品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监管部门要加大惩罚力度,对相互串通、借机涨价,操纵市场、哄抬价格等行为,予以从重处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则要加强监督,及时曝光。(本报评论员王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