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答疑APP不该成“兴趣杀手”
2020-01-23 10:58:00  来源:广州日报  
1
听新闻

近来,一些搜题答疑APP的出现,让很多学子摆脱了赶作业的苦恼。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拿出手机拍照上传,题目答案甚至详细的解题步骤就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对此,很多家长都表示担忧:要是孩子一味依赖APP“抄”作业,学会了偷懒,影响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怎么办?

从“批改作业不再难”“不再担心孩子辅导问题”的宣传口号来看,这类APP最初是为了方便老师批改作业。但说到底,从一开始这类APP就跟“偷懒”挂上了钩,只不过起初想偷懒的是老师和家长,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学生群体。

就软件设置来看,大多数软件是可以选择“学生”“家长”“老师”三种情景身份的,选取不同身份时应该会对应出现不同服务。有这种想法是件好事,但好想法要发挥好效果,关键还在于具体的设计上。“学生”模式是不是应该侧重于引导启发而非告知答案?“家长”模式是不是应该通过一定的条件认证,避免帮助孩子投机取巧?这些问题,都值得相关的研发人员思考。

要防止学生们的惰性发作,除了要靠运营方加强管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家长和教师做出反思:是不是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是不是应该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布置一些更具创意的作业?种种想法,或许能够给教育方提供更多启迪,也不至于让孩子们陷入不必要的“题海战术”之中,丧失了对研究题目、探寻答案的兴趣。 (许晓芳)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