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份子钱”也是一堂生动的人际关系课
2018-10-23 08:3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默城  
1
听新闻

  让“人情”合情合理,回归健康正常的状态,是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时代的必经之路。

  最近,《这是一篇关于你本硕博期间份子钱的综述》的文章引起了热议。该文引发众多大学生反思:“份子”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有学生表示:“我拉黑了几个让我去参加婚礼的同学。”也有学生回忆,一年已经送出去3000元。

  对于任何中国人来说,“份子钱”都不是陌生的概念,即将走向社会但已面临人情世故的学生群体也不能例外。在父辈眼中,份子钱的本质就相当于“人情置换”,送出去的钱早晚也会回来。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份子钱”问题就相对没那么乐观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可承受力较弱。求学历程十几年,同学朋友的数量相当庞大,结婚请帖、满月酒等邀请纷至沓来。相对于父辈来讲,学生群体“人情置换”的周期较长,且“份子钱”的回收率也相对不高,毕竟大家天南海北,工作忙碌,没有父辈那种较强的地缘性联系和交流。

  让“人情”合情合理,回归健康正常的状态,是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时代的必经之路。然而,面对“份子钱”,一些学生要么反应过激,要么过于迁就。因为“份子钱”压力就拉黑邀请自己参加婚礼的同学,是对“人情”的盲目排斥,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还可能给自己带来较长时间的心理压力。至于一年送几十个“份子钱”,累积送出几千上万元的情况,也会让人对“人情”的认知产生偏差。

  其实,“份子钱”问题并没有那么难疏解,大学生不必被负面情绪绑架。《2018中国大学生网络生态和消费行为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1325.5元,其中人际交往支出占大学生总体开支的17.82%。学生所焦虑的“份子钱”,只是属于人际交往支出的一种而已。只要量力而行,花一笔“份子钱”未尝不可。

  对于同学朋友的邀请,还是要结合财力、精力、时间,以及交情深浅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去不去。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邀请,也不能盲目、无选择地被邀请支配。说到底,不要因为这点事搞得人情断尽,也切忌死要面子活受罪。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