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别指望靠“不醉酒”避酒驾
2017-01-27 08:17:00  来源:新京报  
1
听新闻

  ■ 来论

  春节将至,觥筹交错免不了。近日,中南民族大学某副教授研究出的“不醉酒”,引起网友热议。

  据发明者介绍,“不醉酒”只是让喝下的乙醇(酒中主要成分)在胃里被固定,形成凝胶,乙醇不进入血液循环,因而不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反应,也就不可能造成醉驾的危险。由于血液里的乙醇减少,检查时也查不出乙醇超标。

  初看起来,“不醉酒”能让人体验喝酒的欢愉,又不会造成违法酒驾和酗酒滋事的严重后果。但它仍存隐患:“不醉酒”其中的一种是“家醉酒”,就是喝酒后有“微醺”的感觉,它能把人体内乙醇的峰值降下来,但仍会被检出,只不过是酒驾而非醉驾。

  虽然酒驾和醉驾有区分——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酒驾;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属醉驾,但酒驾的危险是同样的,只是发生车祸的几率有差异。酒精的麻痹作用,依旧会让人降低车辆操作能力,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等。误以为喝了“家醉酒”就不会有事从而豪饮,可能危害更严重。

  “家醉酒”被定义为,喝酒后回到家才会有“醉酒”感觉的酒。若某些醉酒者易耍酒疯伤害亲人,则其危害更不容小觑。

  目前对于“不醉酒”的代谢途径,也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其对身体无害的机理。“不醉酒”的机理是,在普通白酒里加入了特定的可食用物质,如海藻酸钠,在体外实验进行搅拌(模拟胃的蠕动)后,可以观察到酒与胃液的界面产生了稳定凝胶层。它最终会通过消化道的微生物降解掉,或进入大肠直接排泄掉。但饮酒最大的危害是,造成酒精成瘾和中毒,“不醉酒”何以证明不会对身体有危害?

  饮酒除了会造成大脑兴奋性抑制而行动迟缓外,还会刺激体内多巴胺分泌急剧增多等,让人造成酒精依赖和成瘾,并形成肝中毒等。因此当“不醉酒”出现后,是否能让人免于酒精成瘾的危害,也需要先对动物、后对人的实验证明,这也是其被批准上市的起码前提。

  □张田勘(学者)

标签:乙醇;喝酒;酒精成瘾;中南民族大学;饮酒;大脑;兴奋性;副教授;不醉酒;血液酒精含量
责编:缪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