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又是一年春耕季。5月6日16时33分,K5131次绥化至抚远插秧专列从绥化站驶出,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及周边市区县的500余名“稻客”乘坐这趟列车奔赴三江平原进行春播生产。转眼间,这一专列已开行22年。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从1994年开始,绥化周边农民有组织地搭乘火车,去三江平原插秧打工。到2000年起,铁路部门本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开行“插秧专列”,满足当地百姓的出行需求。转眼间,这一专列已开行22年。这是一种坚守,一种支持,这种坚守不仅为水稻主产区和劳动力输出地架起了一座桥梁,极大解决了三江平原劳动力不足造成迟耕的现象,也载着无数“稻客”实现了生活质量的“弯道超车”。 近年来,很多“插秧客”凭借插秧赚的钱发展了个体经济,村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使命在肩,贵在担当。“插秧专列”是为农民工开行的“福利专列”,对铁路来讲却是“亏损”的买卖。铁路部门既要把农民工送过去,又要接回来,这就形成了满载而去空载而归,空载就会造成亏损。虽然是“亏损”的买卖,铁路部门却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公益性运输任务,用自己的利益换取大众的利益,坚持22年为务工人员开行专列,累计运送“插秧客”170多万人次。22年的坚守不仅温暖着那些怀揣“淘金梦”的农民工,更是让社会大众看到铁路的铁之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外界情况在不断改变,“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却从来没有改变。“插秧专列”开行22年,从最早的候车厅人满为患,到现在的广场凉棚,从当年辗转几个小时来车站熬夜买票到如今送票下乡、手机订票,设备设施的升级让插秧客体会到了方便,也让农民工兄弟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变化。当前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铁路部门多措并举,全方面、无死角的科学疫情防控措施,一系列举措不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保证了插秧客“淘金路”的安全顺畅,确保旅客安全健康出行。
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手中有粮心不慌”。而铁路部门坚守了22年的“插秧专列”不就是就是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的最好证明吗?相信在铁路部门的坚守下,像这样的“插秧专列”将会越来越多,人民的致富之路越来越顺畅,中国铁路的明天只会越来越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力量。(段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