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打击假冒伪劣,提升消费品质”依然是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眼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消费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这样的大消费时代,如何做到严厉打击假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真正推动高质量发展,仍然成为新时代我们要钻研的课题。
树立“诚信形象”才能增强消费品质。假冒伪劣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陷入“假”的圈套。毋庸置疑,打假的背后都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不法商家诚信意识淡薄,让假货流通到市场中,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不法利益,最后受伤害的只会是消费者。而做有道德的商家,应是这个时代的应有之义。回归初心,唯有诚信是金。在法治建设的今天,人人自觉做到诚信才是社会的核心力量,才能唤起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让消费者真正吃得好、用得好、生活得好。
加大“打假力度”才能提升消费体验。“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这是马云曾经提出的概念,并且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的认同。3月13日,湖南作弊电子秤、不合格餐具洗涤剂、假冒机动车润滑油、黑心棉等2000多件不合格产品被集中销毁;西安黑心餐饮商家投诉榜单被曝出炉;南京市工商局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各种大牌假冒商品即将被销毁......只有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风气,才可能对“假”形成社会震慑。对“打假”进行立法越来越被呼吁,只有加大惩处力度,用法治打假,用行政打假,才能真正从根处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滋生蔓延。
形成“常态维权”才能净化消费环境。“李逵在睡觉,李鬼才当道”,每年的“315”虽已形成一个节日,但这不代表其他日子就不打假。“315”是一场晚会,但更应该是商家心中敬畏的律条,消费者值得依靠的信条。只有把维权常态化,让晚会不只是一场“秀”,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并且职能部门也要加大打假力度,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创造“商家诚心,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而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新业态下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今年的“315”,我们期待能将“打假”上升到新的高度,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让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毛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