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文博热潮,尤其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沉浸式观展、新奇玩法,给游客带来新体验。山西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博物馆将文物融入主题性环境,以互动体验赋能文物“活化”,创造了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但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科技的作用不仅在文物保护,也在文物利用,为文物“活”起来赋能。如今许多历史文物依靠科技赋能“涅槃重生”,将它的昔日面貌、文化传承与不朽精神重新向世人展现。
产品要研发,品牌要培育,业态要创新,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文博领域也不例外。在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方面,《“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断拓展,参观博物馆渐成新时尚。与之相伴,博物馆亦通过互动性、沉浸式体验等多重方式创新展览形式,让文物活起来。
当文博遇上科技,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科技赋能带来的惊喜或许远超想象。“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依靠数字科技手段,一部手机就能带你在虚拟世界瞬间实现观赏其全貌的梦想。不只三星堆,近来,长城、敦煌等文博界大咖纷纷牵手高科技,古老文明在前沿科技的助力下跨越时空、永恒闪耀、活灵活现。
在“让文物活起来”赋能添彩群众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以智慧博物馆、文物素材再造、文物虚拟旅游为重点方向,针对传承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全景漫游、体感互动、增强现实、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如洛阳古墓博物馆,在科技助力下推出了特色研学活动“古墓寻龙记”,解锁文博新玩法。游客可根据线索,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寻找16条“龙”的踪迹,感受“龙”形象的历史演变,逐步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深度感知古代墓葬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科技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生命,也让展览策展、运营管理更便捷智能。如在西藏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帮助游客快速了解各类展品和展览信息。馆内的VR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远古的青藏高原,感受高原的壮美与神秘。科技创新助推我国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国人在领略历史之美中坚定文化自信,让跨越千年“善”与“美”的种子再次向阳而生,让我们在迈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