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再来看内容创业,别具一番意味深长。
一边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边是头部主播以亿计的产出,而今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更成为了传统文化IP化的非典型注脚。
相比前些年,内容创业的概念不再火爆了,平台天花板逐渐显现,商业模式也基本稳定,不少新入场的团队也调低了预期。
在行业热度退潮的时候,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内容创业本身,寻找规律,发现机会。
许多“内行”说法甚嚣尘上:内容创业本质上是流量生意,要博取流量必须要懂得“流量密码”;用AI可以低成本创作内容,从而获得很高收益;内容生产有所谓“公式”,不懂这些公式就没办法火。
这些“技术流”法则甚至被许多团队当成“不传之秘”。
于是平台充斥着“机器味儿”——机器人配音、模式化剪辑、内容空洞无物的AI稿,还有各种“一定要看到最后”、“点个赞继续看”等“流量套路”。
这些套路真的管用吗?身在其中者冷暖自知。
内容创业赛道,在某些所谓“专业人士”眼里,目标是所谓“平台算法”,许多“导师”神神秘秘地说:要了解算法偏好,要从数据里发现规律,要有内容创作公式云云。
说白了,他们想说的,无非就是破解算法偏好,产出算法打分较高的内容,从而获得更高分发权限,获取更多曝光而已。
内容的高曝光不是坏事,但以追求曝光为唯一目标,用引流价值来代替内容价值,这几乎是内容创业最大的谬误。
夸大事实、传播谣言、花钱买量、挑动对立,这些操作不但远离内容行业的本心,同时也成了互联网坏风气的根源。
而更有甚者,则是把行业的方向整体带歪了——低质内容大量充斥网络空间,机构媒体参与制作没头没尾的所谓新“黄色新闻”、真实的社会生活非要“段子化”……
客观来说,中文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所谓“模式”、“算法”、“规则”,但无论是桌面时代,还是移动时代,乃至呼之欲出的AI时代,互联网都仅仅是平台和渠道而已,它的本质功用只有一点:提高信息流通效率。
互联网的运营者、使用者都是人,互联网不直接创造内容,人才是核心。
换句话说,内容的真实需求者不是算法,不是规则,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受众。
放弃了受众的真实需求不去理会,只是在内容渠道上下功夫,这个就错得离谱了。
在线下讲不好的故事,想通过线上的“内容创业”,用“流量加持”、“算法放大”,从而变得更有价值,那真的是想多了,受众不傻,上一次当可以,不可能老是上当。
不可否认,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掌握受众喜好,可以让内容做得更好,提升创业成功概率,但完全把内容当作流量工具,这件事无疑有点本末倒置。
从平台角度而言,“兴趣化分发”有其合理性,但当中的问题也不小——片面地把“喜好”当“优质”,从而造成“信息茧房”、“感官至上”。
但无论什么类型的内容分发模式,其终极趋势,一定是内容价值的精准评估和精准推送。
那么,从内容创业角度而言,怎样以人为本?
其实也很简单,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变得和现实社会高度重合,而好内容的概念也从来未曾变过:
你的创业方向可以做到有趣、有用的持续价值输出吗?
你的内容有人感兴趣吗?知道哪些人感兴趣吗?
你比和你同类型的内容生产者生产的内容更优质吗?
终极之问则是:你真的愿意投身内容创作赛道,并以此为理想吗?
网红这个概念不知什么时候有了贬义,但我们可以发现,真正可以“长红”的,都是那些以优质内容产出为核心竞争力、有着无比的激情和源源不断的创意,同时也具备持续内容输出能力的团队。
今天的内容创业,说复杂很复杂,但说简单也很简单。
“内容生意”,还是以内容为前提的生意,好的内容创业模式,答案只有三个字:好内容。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