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为什么我们会“热衷”公园20分钟?

你听说过“公园20分钟理论”吗?春日来临,一种新的自我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火了。

打开社交软件,名为“公园20分钟效应”的话题正在逐渐升温,相关“种草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同城市、不同身份的网友们毫不吝啬地分享着他们在公园的愉悦心情,并附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园名录。一时间,公园的草地上、长椅上“长”出了许多年轻人。都市上班族、学生党、打工人,纷纷选择休息时刻走进公园,放空自己。

实际上,此次“公园热”的复苏,有其科学依据。据最近刊登在某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这便是近来备受关注的“公园20分钟理论”。

其实,这股亲近自然的风,早就有迹可循。无论是在“露营热”中寻找身边的“诗和远方”,还是在“Citywalk”中深入街头巷陌,感受市井浪漫,再到“公园20分钟理论”的流行,都表达着人们希望亲近大自然,并渴望着身处自然与万物共鸣而获得自我疗愈。

而说回“逛公园”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松弛感。约上三五好友,可以游目骋怀。若是独自前行,也并不孤独,触摸草木一张一合的呼吸,聆听飞鸟划过天空的痕迹,都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烦恼、屏蔽焦虑,毕竟这是一场“和地球的约会”。由此不难理解,在一切似乎被按下“快进键”的时代,为什么网友会将其称为高性价比的“精神快充”。

公园,是城市生活中接近大自然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对一座城市来说,这些绿地和其附着的空间不仅仅是增加城市绿化的手段,也是心灵的栖息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者。尤其是免费开放的公园,更让人们平等地享受大自然。随着“逛公园”成为一种新的风潮和社交方式,人们对公园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

在铺天盖地的公园“攻略”背后,得益于近年来多地开展的“留白”“增绿”行动,城市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城区街巷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正逐渐“把城市融入大自然”。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休闲公园等等逐渐增多,大大提高了公园的数量和可及性,也让逛公园成为一件可“随心所欲”的事。此外,公园管理与服务水平等软件实力也在逐年提升,大大提升了人们逛公园的体验感。

而我们从“公园20分钟理论”出圈,也读出了更多期待。值得关注的是,该理论中有一个关键词——“每天”。只有现实中有更多的落地空间,才能让更多人享受这项“低成本”的快乐。比如,自2022年起,“建设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连续两年纳入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让市民游客“转角遇见美”,在“家门口”游园休闲。在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变成“自然课堂”,将城市公园打造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已覆盖全市近300所中小学校。可以说,公园功能的更新与升级,也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具象呈现。

方寸之间尽显民生细节。希望“公园20分钟效应”引发的“公园热”,能让公园作为城市人文生态空间的价值被更多人看到,也为“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带来更多启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