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该尊重尊重消费者的预制菜知情权了

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去年江苏消费者吐槽最多的,不是文娱演出“柱子票”,也不是直播带货各类纠纷,甚至不是青少年充值网游,而是预制菜。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2023年全省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全省消保委系统去年收到有关预制菜消费的投诉达150件,关于预制菜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高达52645条。

《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显示,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已达10%至15%,预计2030年将增至15%至20%,市场规模可达1.2万亿。然而,去年江苏省消保委进行的一项微调查却显示:53.2%的消费者反对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一个万亿行业无法得到食客的倾心,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食品安全和风味存疑。尽管早有专家指出,一些大型预制菜企业设有中央厨房、中央工厂和集中采购配送中心,硬件设备、制作流程有保障,对于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然而,由于预制菜至今尚无国标,行业鱼龙混杂,存在安全隐患也是事实。此外,预制菜的口味难以和现做菜媲美,也是一个消费者痛点。

预制菜的另一大问题,是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到位。直白地说,就是大家不愿“花着现做的钱吃预制菜”。

餐馆经营者难道不知道消费者想吃新鲜现做的菜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叮”一下就能端上餐桌的预制菜,不仅能大幅提升出餐速度、降低食材成本,还可以通过减少厨师来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机会点”很难让餐馆不动心。但是,无论出于什么考量,一个必须要厘清的红线是:餐馆可以制作、加工、销售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预制菜,消费者也有知道自己吃的是预制菜的权利。

很遗憾,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的调查,78.1%的消费者反映线下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这些有意无意地遮遮掩掩背后,可能是商家担心消费者知晓实情后感觉“上当”,也可能是担心“暴露”了自己的成本。

需要明确的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也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这意味着,如果餐馆使用预制菜,应该明示并提醒,反之会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餐馆用预制菜充作现做菜卖给食客“闷声发大财”,更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当然,对于规模庞大且高速发展的预制菜行业,不应持极端视角,即“预制菜不该存在”和“预制菜可代替所有”,但站在消费者立场,我们呼吁商家主动告知消费者,哪些菜品是预制菜制作,哪些菜是现炒现做,并通过价格差异、出餐时间差异等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如果是预制菜,那么生产日期、配料表等信息也应完整、全面、真实地向消费者披露。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出台预制菜明示制度,通过店内公示、菜单标注、服务员提醒等方式,强化商家主动提前告知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制度化、规范化,才能透明化。只有透明化,才能打消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疑虑,打击不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隐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