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媒体组 > 正文
择“一尺宽”掘“万米深”,提高经济“含新量”

为动态监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基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经济发展新动能情况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22年为100)为119.5,比上年增长19.5%。2023年,各项分类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提升,其中,创新驱动和网络经济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较大。

掂掂中国经济的“含金量”,不仅创新动力足,而且创新动能指数越来越高。朗朗蓝天,C919大飞机翱翔;深远太空,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活力大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等新领域的创新场景不断涌现……用长焦镜头扫描不同领域的发展镜像,科技浪潮奔涌,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数据深蕴着趋势。去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较上年增长19.5%,这背后,是一个个“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广大科技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有的加大资金、人才投入,有的择“一尺宽”、掘“万米深”,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纷纷在创新赛道上脱颖而出。正是靠着创新驱动,地方、企业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化为新动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创新活力。

我国经济创新动能足,离不开民营企业“朵朵浪花涌向潮头”。如今,中国经济不断劈波斩浪,一大批国潮品牌崛起并走向世界,这当中的民企身影尤为醒目。以福建为例,目前九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企,七成以上的科技成果由民企创造;看江苏,坐拥超5.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4万家,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这当中,民企的“密度”不断提升,推动创新的“浓度”更高……从一域到全国,民营企业敢于创新,拉满市场“活力值”,民企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不断涌现的“小巨人”企业到身怀独门绝技的“独角兽”企业,民营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挂上枝头,创新主体地位更为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力量。

宽水养大鱼,沃土催生“产业林”。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非易事。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始终是我国以政策加持创新的鲜明态度。江苏省启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资金绩效审计,重点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及培育效果;浙江省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推出“浙科贷”“创新保”等服务项目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精准滴灌,机制不断创新,大企业与小企业“大手”牵“小手”,让一个个心怀梦想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共同孕育着领军企业、行业骨干,不断壮大创新“家底”。

如今的世界,创新浪潮奔涌,经济竞相向“新”而进。当前,我国不少地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动能培育相对缓慢,转型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抓创新离不开政策和市场、企业的多向奔赴,需要以更多的政策力量助力创新,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进而让企业抓创新有更多的条件和底气。在创新的“激流”中奔涌,关键靠企业自身,练强“内功”是前提。企业也应沉住气、舍得投入,择“一尺宽”、掘“万米深”,深耕创新,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引领未来产业有序布局中涌向“潮头浪尖”,为提升中国经济“含新量”贡献更大力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