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执笔“土特产”这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从年产值8.5亿元的阳山水蜜桃,到“中华第一鹅”姜下村的“竹箦风鹅”,从昆山首家“5G+智慧渔场”到沭阳的农作物联网示范基地,从炎炎夏日不愁卖的“东台西瓜”到乘“云”触“网”的盱眙龙虾……近年来,江苏持续“出圈”的土特产,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在网络上“圈粉无数”,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增值收益,也彰显了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什么是“土特产”?顾名思义,既“土”又“特”,是特定区域、土壤、气候、水质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往往会冠以特定地名。江苏的优质“土特产”产品丰富,如春有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夏有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秋有阳澄湖大闸蟹、射阳大米,冬有海门山羊、南通狼山鸡……水土丰沃的江苏,季季有精品,品品有特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江苏“土特产”早已深入人心。目前,江苏全省已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99个、其中超百亿元7个;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3个。一个个“土特产”带上了“国字头”,走向了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小小“土特产”大有文章可作、大有潜力可挖,也更有前景可为。姜下村“竹箦风鹅”被誉为“中华第一鹅”,以“鹅”为链,除传统养鹅,还有各式“文创鹅”、“亲子鹅乐园”和建设长三角首家鹅IP主题的乡村休闲综合体,打造成了一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鹅村”,让“中华第一鹅”再次“振翅高飞”。“鹅村”既挖掘了“土特产”的文化价值,也挖掘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中华第一鹅”的再次高飞,恰恰是产业强、活力足、产业兴、农民富的生动实践,也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坚定了走高效绿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土特产”并不“土”,科技赋能、智慧农业,让“土特产”有了一根“金扁担”。作为农业大省、科技大省,放眼江苏美丽乡村,既有无人机定时、定量、定点投饵,也有青虾养殖物联网系统,既有“5G+智慧渔场”,也有物联网示范基地……5G农机、物联网、AI等数字技术,正成为江苏乡村的“新农具”,为“土特产”发展壮大添了一双科技翅膀。种业“揭榜挂帅”项目141个,全自动换挡重型拖拉机项目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和特色专项试点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园区、数字农场标准化建设迅速推进,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已建成30个。江苏“创新科技”惊艳亮相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了科技加持,“土特产”可以上天、入地、联网,不仅延伸了产业链、价值链,也催生了新业态、新领域,拓宽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小小“土特产”有了大收益,走向大市场,跑出了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奋进新征程,执笔“土特产”这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让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成为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让更多江苏农民群众走上“共富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