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发展民企,政策更需成“鞭策”

近期,民营经济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诸多重磅政策相继出台,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引发各方强烈反响。

前不久,与一位民营企业家交流,他坦言,今年上半年都在外面天南海北地跑市场,接触的都是业内同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民企发展遇到了一片“寒意”。这其中,除了多重不利的市场因素,还有舆论场滋生的一些看衰、攻击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让不少民营企业家们背上了不应有的“包袱”,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信心。

大旱望云霓。《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到来,进一步回应了关切、打消了顾虑,为广大民营企业家们明确了信号、稳定了预期。尤其是《意见》对民营经济“生力军”的定位系首次出现,将民营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任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第二个百年目标直接关联,可见民营经济的地位何等重要,对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这一工作重视到了何等程度。

《意见》干货满满,但落到实处,让政策利好、心里预期成为现实才是根本。突然想到唐代来鹄的一首诗,题目叫《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诗其实是有感而发的,禾苗都快枯死了,天上的云千变万化,就是没有雨滴下来。促进民企发展我们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这当然是好事,但要将他们全面落实下去,还是要花一番心思和精力。也就是说,促进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需要时不我待的“鞭策”,让他们真正成为一道带雨的风、一朵下雨的云,民企才能真正如苗得雨,受惠得益。

要鞭策各部门“守好自己的那个摊”,让广大民企都有更加稳定的预期。稳住预期有多重要?笔者这些年走访民营企业,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前沿领域的企业家,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总少了点魄力,有点“不敢投”。他们坦言,其实并非看不懂行业前景趋势,而是摸不透管理政策的变化,“一旦出台限制性政策,前期投入就打水漂”。由此可见,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预期,才能让企业在关键时刻不再犹豫、观望,不会遗憾错过发展壮大的黄金窗口期。各职能部门要真正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坚持一视同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同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实现民企公平竞争,自由发展。此外,还要增强前瞻预判能力,做好知识、法律、政策储备,避免“拍脑袋”式决策。

要鼓励企业家“烧好自己的那壶水”,让广大民企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对当前经济发展作出了科学研判。这当中,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具体而言,民营企业遇到的“缺资金、缺信心、缺底气”三大核心问题,《意见》中都进行了对症下药。广大民营企业家眼光要长远、韧劲要够足,能够正确看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坚定信心,坚守实业,选好“一米宽”、深耕“百米深”,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做久。

要引导全社会呵护民企这根苗,保护好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前不久,题为《有些地方对民营企业的伤害眼都不眨一眨》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文章道出了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心声。个别地方、部门视民企为“唐僧肉”,利用权力变着法儿“设路障”,今天啃一口,明天咬一口。结果项目被搅黄,企业被吃垮,口碑被砸坏,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发动机。让民营企业家们免受各种干扰和伤害,更加旗帜鲜明地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应有的态度。“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法律和政策上要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在舆论上要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尤其要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家们的意见和诉求,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的通道。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才能不断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发展信心,激发更大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