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投稿作品 > 正文
“真江南”,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升级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2023年的春天,这句来自00后国风诗人惊竹娇的诗句,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也让很多人,背起了行囊,来到了苏州,感受诗句中的“真江南”。

来到一座城,原因有很多。但爱上一座城,文化的力量却远胜于其他。很多人爱苏州,便是被苏州这座城透出的那股“文气”,那份诗意所快速吸引。

而这种“文气”与诗意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先人的积淀,也有今人的传承。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始终把名城保护放在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地位,而这也成为了苏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落脚点。

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识别出苏州古城“四角山水”的独特格局,高度概括了古城与山水环境的关系,即在古城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托阳澄湖、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石湖-七子山-东太湖、虎丘湿地公园等自然空间,实现了古城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融合。“四角山水”除了发挥生态涵养、游憩休闲作用之外,还承载了古人寄情自然山水、营造诗意栖居的理想追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营城智慧。

苏州充分认识到“四角山水”的重要价值,在城市增长过程中坚持守护“四角山水”格局,在全市划定了山体水体保护线,明确每一座山、每一片水、每一条河的保护范围,并制定“一山一策”“一水一策”的保护方案,因地制宜开展保护修复工作,让苏州“山水相伴、人水相依”的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在古城之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同样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古镇古村是江南市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落演变的活态标本。“水乡”是苏州古镇的典型特征,它们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并通过河网水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独特的市镇网络。苏州率先制定实施了《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等法规规章,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古镇古村老街的普查和保护线划定工作,将138个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老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

当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苏州创新性的将数字孪生技术率先应用于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搭建“CIM+古城保护更新”应用场景,将建筑、道路、水系、地下空间等不同类型的要素进行数字化建模,在全国率先建成可看、可感、可知的数字孪生古城。未来还将结合AR、VR等互动技术,积极打造沉浸式的“元宇宙”体验场景,全面焕发苏州古城新魅力。

苏州对于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和升级,是对先人诗意理想的传承,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实践,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保护和升级,才有了人们对于苏州发出“真江南”的由衷赞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