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出现增多趋势。最高人民检察院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达1.6万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决定起诉达2.5万人。面对新形势,2020年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
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设立了工读教育和收容教养制度,几十年来,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同时,由于缺乏专门法律的支持等原因,专门学校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家长观念问题。一些家长认为,专门学校是收治“问题儿童”“不良少年”的地方。许多家长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在马路上游荡,也不愿意让他们到专门学校上学。因为他们担心,孩子进过专门学校的“不光彩”经历,会给孩子的履历烙上“疤痕”,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担心孩子在这里染上更多的坏习惯。二是“师资”问题。专门学校的老师不仅要作为日常学科教学的学科教师,还要兼任学生24小时的管教值勤工作,在其中又充当着“教育者、管理者、监督者”等多重角色,还兼顾学生“吃喝拉撒”和心理疏导等,工作难度远超普通学校。再加上职业认同感不足,导致专门学校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实要求,是促进青少年整体健康成长的底线保障,关系家庭幸福安宁,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通过专门教育实现“感化宽容”、做到“不放纵不抛弃”,将拯救更多迷途的孩子,挽救更多家庭,造福整个社会。要办好专门教育,首先,要通过专门的立法为专门学校进行定位,既要明确专门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专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又要明确学校的招生范围、培养模式等等。其次,要设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来指导专门学校运行。专门教育既涉及普通的文化教育,又涉及法律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干预等内容,具有特殊性,无法由教育管理部门来独立执行。再者,要加快培养专任教师。专门学校的老师应当成为既懂文化,又懂法律,还懂心理的多面手。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机制,让想上学的都能上,上了学的都能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
一个文明、健全、法治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犯错”。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更应抱以宽大的心态,给予那些“问题少年”以改正的机会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专门教育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补充形式,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办好专门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明确基本的行为底线,纠正心理和行为偏差,才能拯救更多迷途的孩子,让每朵花蕾都能美丽绽放。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