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题海着锦绣,笔尖开就好文章。6月9日,我们迎来高考第三天。借助高考,唤醒青年学生努力求知、成长、成才的意识,养成其立身、树德、奉献、乐观的人生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是高考的应有之意。
从一支笔到一片天,从一本书到一个世界,考生们用挑灯夜读持续拓展自己的才学,用十年寒窗不断筑起属于自己的梦想。高考,是与过去告别的一场仪式,更是与未来拥抱的一次对话。探究高考背后的意义,蕴含着对付出、对梦想、对成长的诸多诠释和美好期待。
坚持奋斗,绘就人生最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路奋斗走来的高考学子,用踏实的脚印标注了人生的色彩,用刻苦拼搏书写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不悔岁月。近日,网络上纷纷兴起了晒高中三年辛苦学习的照片,有晒高中三年所用的成堆笔芯,也有晒高中三年所做的如山般高的试卷等等。从用完一盒盒笔芯到“啃”完一沓沓试卷,从惯看早晨四五点的太阳到揽着凌晨一两点的月光入梦,青年学子在汗水之间积累着人生的深度,丰富着生命的厚重。
敢于追梦,镌刻青春永恒的主题。梦想是什么?有人说,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动力源泉;也有人说,梦想是我把它装进风筝,让它飞得很高很高。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的期盼,为无数学子提供了机会平等的舞台,激发了无数青年追梦逐梦圆梦的动力,折射出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希望,反映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知识改变命运”的共识。今天,经历过高考磨炼的人正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不停成长,探寻岁月馈赠的答卷。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无疑已经成为许许多多中国人毕生难忘的“成人礼”、人生阶段的分水岭、生命成长的重要节点。全国1078万名高考考生在这场大考中见证奋斗、演绎青春、记录成长。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个性,他们在时代发展中闪耀着为理想而战的上进精神,催生着开辟未来的无限光彩。当人们在时间、知识和创造中寻找关系时,会发现每一位巨匠背后都有一段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他们的成就追本溯源去看,都能在拼搏、上进的品质里找到答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参天大树并非一日养成,十二年学成却是风华正茂。高考之后的青年们也将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明天。高考是点,人生是线,愿所有考生未来可期,期待明天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涌现出更多国士、大家,期待中国社会与人才共进步、共发展!(孙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