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改革开放的新蓝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锻造一支敢于“逢山开路”、善于“遇水搭桥”的“开路先锋”,护航改革开放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不厚其栋,不能任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出真招、办实事的能力水平,也要有破藩篱、斩条框的勇气闯劲,必须立好鲜明标尺、优化评判方式,把真正敢改革、善攻坚的干部识别出来。一方面,要看精神面貌,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通过列席会议、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观察干部推进改革的信念是否坚定、斗志是否昂扬,从干群口碑中了解干部攻坚克难的一贯表现。另一方面,要看实干实绩,静态角度聚焦年度考评结果、主要指标质态,立体分析政绩“成色”,动态角度围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重大任务,开展“跟踪式”调研考察,掌握干部在关键事、关键时的担当表现,以发展成效评判干部改革成效。
在科学选用上见真章。察德辨才,用人之道。唯有将改革发展所需与个人能力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依事识人、以事择人,方能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干部活力。着眼“存量”,选派阅历丰富、成熟稳重的党员干部参与改革,在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面前能够及时统筹调度。注重“质量”,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把学有所长、干有所成的干部,放在能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专业特长的岗位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干部素能更好转化为改革动能。挖掘“潜量”,打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和部门壁垒,把干劲充沛、思维活跃、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用在推进改革的前沿实践、未知领域上,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带来新气象。
在培养激励上求实效。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更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必须打好培养激励“组合拳”,推动更多干部成长为“改革闯将”“攻坚干将”。有的放矢培养,将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从思想深处拧紧正确政绩观的“总开关”,确保改革工作方向不变、道路不偏。紧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新领域开展“靶向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维视野、创新能力,以学习成果赋能改革实践。持续有效激励,对奋战在艰苦岗位、改革一线的党员干部,在职级晋升、提高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从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热效应”。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少些“一票否决”的问责约束,多些“孰能无过”的宽容理解,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不断汇聚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的信心力量。
(扬州市委组织部 夏林锋、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 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