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听·见|热门景点博物馆的“黄牛”,啥时能“黄”了?
2024-08-23 18:40: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暑假正值旅游旺季,不少游客反映热门景点、文博场所都是一票难求。许多网友表示气极了:“我连续三天掐着表进app,每次都是瞬间秒没!”而不远千里的游客为了不留遗憾,只能通过黄牛购票,“孩子好不容易来一趟,只能花600让黄牛代抢了2大2小的票,真的要好好管管这个市场了!”

为什么通过正规渠道约不到票,黄牛却能抢到大量门票?明明景点门票大多已经实名制了,为什么依然遏制不住倒票行为?从北京警方昨日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件中,可以解开谜团:黄牛团伙利用非法软件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通过注册票务代理公司、旅行社,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店,以88元至238元不等价格招揽“代抢”生意,从中非法牟利。原来,实名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倒票行为设置了障碍,但黄牛在招揽倒票的过程中,已经获取了大量的公民信息,他们在抢票软件的加持下,一秒钟内可提前锁定成百上千的号源,然后又通过不断退票、抢票的形式,轻松倒票牟利。

一位游客分享了自己的抢票经历:“去网络平台找个‘某景点+讲解’,下单的时候都会填这些信息并付费。他们那里显示好像能够约很多天的门票,其实都标注了‘不保障一定有票’,等到该景点放票那天再用软件去抢,抢不到就退款,反正也没损失。你说是黄牛,人家说我叫代约服务。”这俨然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善的倒票利益链。黄牛的“神通广大”让游客只能“认命”:“现在所有门票预约全部是科技手段,普通人怎么抢得过?”

更令人深思的是,黄牛明明是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却有些司空见惯,甚至社交平台还有人“求推荐靠谱黄牛”,这个现象值得警惕。要知道,大家并不是真的认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奈。整顿文旅市场,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已经刻不容缓。

实际上,各地已经纷纷开始“出招”对付黄牛,故宫近期启用了“毫秒级”识别的风控引擎,按正常、审核和风险分辨客源,同时,每日门票量上调约25%;成都博物馆更是升级了票务系统,加入智能筛查功能,限定每个账号的单日、每周和每月的预约次数,一旦账号出现异动,系统立即自动封禁;陕西历史博物馆规定,12个月内连续爽约两次及以上的观众将触发黑名单规则及防黄牛机制,180天内无法预约门票……

不过,仍然需要认识到,治理黄牛乱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热门景点理应不断提高技术门槛,修改完善自身的放票规则、堵住预约或售票环节中的漏洞。同时,执法部门也要对倒票行为进行更为坚决、更加严厉的打击惩处,不给黄牛任何可乘之机!试想,如果技术成本和犯罪风险都大大提高了,甚至超过了获利所得,那黄牛还会屡禁不止吗?

当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反映出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治理黄牛是一方面,解决票源供不应求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日前,文旅部就针对“热门景点抢票难”问题回应,要求所有景区均保留人工窗口,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一些热门场所还通过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增加夜游场次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各地文旅部门也都可以提前预判,暑假、黄金周等人流量大的时期,和淡季区分开,因时制宜采取合理措施,并根据变化不断调整。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游客也应共同抵制黄牛,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山西一景区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凡是提供黄牛倒票相关线索将给予奖励,就是个不错的措施。

文博场所是人们和历史对话的窗口,不应被一张小小的门票限制住。期待各地通过多方协同治理,真正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

标签:
责编:邵文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