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地评线】听·见丨“拆墙透绿”后,我们离“公园城市”还有多远?
2024-07-19 20:0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评论员 云柏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当“公园20分钟效应”火遍社交圈时,各地公园有动作了。

最近,上海最大城市公园世纪公园拆除3000多米围墙,全面实行24小时对外免费开放;浓缩了安徽知名景点的徽园拆除约1870米围墙,周边市民可通过十余个步道进出其中;山东青岛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山公园、植物园、海泊河公园先后拆除围挡,让市民“随地”入园……随着围墙的消失,出入口的增设,城市生活正与自然美景“撞个满怀”。

如此“拆墙透绿”,是“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的鲜明信号。所谓“公园城市”,即不再用孤岛式的公园“点缀”城市,而是让城市“坐落”在公园之上,使市民随时随地享受生态绿色的普惠福祉。

今年4月,由成都市牵头申报的《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正式获批立项,成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公园城市”概念与特征有了明确界定。回溯近年来国内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从收费到免费,从封闭到开放,从限时入园到24小时开放,市民与公园的距离一步步拉近,“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的未来目标逐渐由纸面落到现实。

试想一下,当你穿行在城市之中,楼宇屋檐间闪烁的斑驳树影,春雨乍歇时的百灵啁啾,夕阳遗落在湖面的点点碎金……诸如此类的景色总在不经意间落入耳朵和眼睛,应是不一般的自在与惬意。

当然,拆除物理隔断只是第一步,要让公园城市在更大范围铺开,还要解决后续一系列实施与管理问题。首先,公园城市建设不意味着一味地“铺绿”,如何将公园与城市风貌及发展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精细化管理让绿意润物细无声般融入大街小巷,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例如,可在城市边角地建小微绿地景观,在社区“金角银边”实施生态性改造,抑或是利用建筑“第五立面”建屋顶花园,给市民提供休闲交流和登高远眺的空间。

除了达到“出门即见景”的无界状态,“公园城市”内的绿地还需承担一系列附加功能。比如,如何在保证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及餐饮售卖等配套基础设施,让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交融,延伸出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

与此同时,“公园城市”建设,不是城市管理者的“独角戏”。公园围墙的拆除,也对市民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事求是说,即便是现在,恶意破坏绿地、乱扔垃圾、损毁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仍不时出现。这也告诉我们,只有越来越多市民自觉参与到公园保护与管理的队伍之中,让见绿亲绿的需求和公共保护意识的提升正向互补,才能实现城市与美景的“双向奔赴”。 

标签:
责编:柏丽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