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地评线】听·见︱“考古女孩”的故事,再次验证热爱的力量
2024-07-07 17:4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最近,“钟芳蓉”的名字再度闯入公众视野。和四年前高分考入知名院校却选择冷门的考古专业相似,这次,本科毕业的钟芳蓉计划前往敦煌工作的消息一出,又迅速引发关注。

考古专业出身的学生计划在考古领域工作,一件本就合理的事情为何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恐怕,其中症结还是在“冷门专业”和“就业前途”的观点碰撞上。网友或祝福或担忧的情绪外,我们回看了钟芳蓉入学与就业的两次选择。

四年前,作为农村留守女孩的钟芳蓉以高考676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因为喜爱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打动,故而选择考古专业。不过,当“寒门贵子”选择“没钱途”的冷门专业一事被报道后,有人惋惜她的选择辜负了家庭多年来的培养,也有人预估她的未来就业不如人意。与惋惜和不理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全国九省官方考古研究所联合“力挺”钟芳蓉,给她邮寄了精心挑选的特色文物档案与书籍,总重达50斤。钟芳蓉也因此被大伙儿称为“考古圈团宠”和“考古女孩”。

四年过去,钟芳蓉在毕业典礼上说自己增长了专业知识,也去过北京、河北、陕西、山东等地实境学习。如果说,钟芳蓉在入学之初选择考古专业是兴趣之下的“冲动”,那么如今本科毕业的她,显然在实践中对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在此情景下,计划前往敦煌工作想必也是她内心的真实选择。

不得不承认的是,钟芳蓉的选择并不符合一部分人对成功的定义。她可能没办法享受“有钱有闲”的生活,反而要埋头在沙漠中,伴随粗糙的沙砾,观察不语的雕像,修补残破的经文石刻。然而,这些外界定义的“成功”和判断的“苦差事”可能并不适用于钟芳蓉。一个本就心仪考古的年轻人,能够留在喜欢的领域工作,能在漫漫黄沙筑成的文化高地上与前辈同行,能亲眼见到梦想的落地,怎么不是一种“成功”呢?个中的圆满和珍贵,恐怕分量要比单纯的高薪回报重得多。

话说回来,近些年,大众神经似乎格外容易被专业“钱”景所挑动。不少人的观念里,大学专业逐渐演变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选到一个好专业意味着将来大概率拥有一份高性价比乃至高回报率的工作,从而减轻生活里多方面的压力。我们不能简单批评这种选择,但一味强调专业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实在有失偏颇。大学专业的“好坏”“冷热”之争持续多年,可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速度之快,专业前景也处在随时变化中。就拿考古专业来说,一些省份已经直接送出“入学即就业”且带编制的大礼包,各类文博机构、策划公司、陈列展览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也渴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往昔的“冷门”专业不光就业渠道拓宽,社会认可度也大幅上升。

而从另一个视角看,戴有色眼镜看部分学科专业也不利于学生发展。专业从来只是一个选择,而非人生的一项标准答案。通过钟芳蓉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便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且进入的是国内顶尖学府,钟芳蓉依然会因为选择“冷门”专业受到非议,更遑论普通院校的“冷门”学科和学生要经受多大的压力。教育的意义之一,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所求,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如果人人都奔着所谓“热门”专业去,批量化地产出,那个体的独特性又在哪里呢?

可喜的是,在“考古女孩”钟芳蓉这里,时间并没有消磨掉她对专业的热爱,外界的质疑与猜测也没能阻绊她拥抱梦想的步伐。西北的风沙或许粗犷,但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梦想的花朵可顽强生长,追梦的人亦可自由奔跑。让我们带着祝福,祝愿钟芳蓉和生活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能将热爱化作力量,勇敢地追梦。至于前途究竟如何,恰如

钟芳蓉在毕业典礼上说的那般:未知的未来,好奇与勇气将指引前方,坚持与奋斗将照亮前路。

标签:考古专业;选择;考古
责编:喻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