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亲子作业”变“家长作业”,更大隐患是什么
2024-06-12 17:0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女儿没读幼儿园之前,我是啥都不会,读之后,从手工到电工,从绘画到设计,我已无所不能……”近日,亲子作业中的“内卷”再受关注,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意见建议》时表示,一些幼儿园的“花式”手工作业,成为家长之间的PK擂台。今后,教育局也会对各幼儿园强调,让亲子作业的量更合理化,亲子作业的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

幼儿园就要画手抄报、一年级做PPT介绍家人、用废旧布料做一件衣服……现在的亲子作业普遍要求高且复杂,孩子感到束手无策,这些亲子作业最后就变成“家长作业”了。而时间精力有限的家长则选择“外包”——在电商平台,“手工作业代做”甚至已经成为一门生意,销量火爆。

究其原因,或许是一些作业对孩子来说难度较大,或许是一些家长以成人的眼光来追求所谓的精致与完美,抑或许一些家长过于重视,想让孩子的作品在班级里出彩,导致亲子作业变成了家长的“内卷战场”。当然,其中也不乏个别教师存在不合理的评判方式,“好的作品会被张贴到教室里表扬,而做得不好就只能当废纸扔掉”,这样简单粗暴评价亲子作品的做法难免不会对家长产生了错误引导。

亲子作业,顾名思义,重在“亲”的过程,家长放下手机和工作,跟孩子一起动手,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至于最终结果是否完美并不重要。只要能享受陪伴的过程,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就已经达到了作业的目的。

实际上,对于家长“越俎代庖”完成孩子作业的情况,不少老师或许也心知肚明,但有时为了展示美好的校园形象,也默认了这些行为。很显然,如此“亲子作业”,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更值得忧虑的是,倘若学校和家庭都默认亲子作业变“家长作业”,那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很可能会慢慢养成遇到困难依赖父母的心理。这样一来,孩子一有问题就习惯性地寻求父母帮助,而不是自己思考解决办法,甚至可能形成思维定势,反正凡事“爸爸妈妈都会帮我做好”,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当家长代劳成为习惯,孩子可能逐渐失去动手尝试的兴趣,失去应有的好奇心,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位教育专家曾表示,“在孩子成长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是动作思维,他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当他的手停下来,也就不会思考问题了。”而回到亲子作业上来,家长的作用应该在于引导和提供帮助,而绝非亲自“动手”,或许需要耗费一些耐心,做出来的手工也不那么精美,但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说,亲子作业也当设置得更加科学有效,既不折腾家长也不为难孩子,不仅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还要能有效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比如,某幼儿园的节能减排作业,在黑暗中点一支蜡烛,父母和孩子用手指上演手影大戏;和父母一起叠袜子,把不同颜色的分类放到不同收纳筐里;一家人相互依偎,共读绘本,享受美妙的阅读时光……孩子在过程中能感到快乐,并一起探索成长,这就是一份优秀作业。

标签:亲子;孩子;家长
责编:邵文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