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共享”员工热度下,需要些冷思考
2024-05-31 20:0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鹏飞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随着共享经济的此起彼伏,近日,一种被称为“共享员工”的用工模式正在逐渐兴起。据称不少企业也愿意尝试这种共享模式,纷纷在招聘市场按此来“点兵点将”。有网友戏称:“听说过各种自由,万万没想到最后实现了工作自由。”

话虽调侃,但足见“共享员工”的热度,正在成为就业市场引起热议的“网红”。据媒体报道,尝试了“共享员工”的某小微企业老总坦言,业务好的时候,人手捉襟见肘,恨不能立刻多招两人进来,但一想到用工成本,立刻打退堂鼓。“有了‘共享员工’后,成本立降8%,对企业来说效果确实不错。”同时,对亲身经历的“共享员工”来说,能够多一份收入来源且时间较为灵活,也是颇为乐意的事。

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下,灵活就业顺势而为,“共享员工”这一新颖的用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客观上也确实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就业者选择成为“共享员工”,投身到不同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之中。这种创新的用工模式不仅让企业拥有了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还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

然而,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挑战与问题。有网友就提出,虽然“共享员工”让企业可以灵活用工减少成本,但他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相应福利却是难以维护。

实际上,“共享员工”在运行中已经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探讨的问题。首先,“共享”的模式或许会让劳动者面临频繁的工作中断和不确定的未来就业前景。调查显示,超过60%的“共享员工”表示担心自己的工作稳定性问题,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和长期发展。有参与共享的网友就坦言,体验到了灵活工作的畅快,但偶尔也会怅然所失,“不知道下一阶段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同时,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共享员工”理论上应为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却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模式的灵活性,视“共享”不见,甚至占为“私享”,更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上支支吾吾“和稀泥”。由于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共享员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福利待遇、社保缴纳、工作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劳动者在面临争议时,往往也迷茫于该向哪个单位主张自己的权益,遇上问题时,时常感到维权无门,这些都是当前无法避免且被网友热议的问题。

所以,有专家建议,随着灵活就业人员的持续增长,若将规制的责任轻率地交由市场自行处理,这无疑会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构成威胁,也会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对渐行渐热的“共享员工”,需要些冷思考,特别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及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规范举措,以制度规则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眼下的紧迫任务,也是长远的导向目标。而围绕就业的各种尝试和创新,只要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就业,只要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就当鼓励支持,并重视研究和解决其发展过程的具体问题。相信市场会给出尝试后的答案,求职者也会“用脚投票”作出选择。

标签:共享;员工;劳动者
责编:罗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