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千元买“捏捏”,这样的“情绪生意”怎么看
2024-05-20 18:0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奶油舒芙蕾,海苔碎米糕,煎蛋厚吐司……诸如此类引人食指大动的名字,都属于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最近,“捏捏”在年轻人中火了,甚至到了“高价难求”的程度。有手作博主表示,所售商品均是ID限购,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且因是手工制品,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之久。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而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

令人如此上头的“捏捏”,到底有什么魔力?

解压玩具其实并不新鲜,“捏捏”之所以能掀起“现象级”风潮,是因为它的软糯手感和可爱外表。通过简单的捏揉或挤压动作,“捏捏”产生的弹性触感让人感到放松,加之硅胶制品的可塑性特质,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外表和状态,兼具“抓捏”和“萌物”两种属性。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当下,不少人肩负职场与生活双重压力,一个可在手中随时把玩的解压玩具既能满足视觉喜好,又能带来片刻松弛,自然有人为这份“情绪价值”买单。

不过,任何商品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必须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目前,“捏捏”多为个人卖家售卖,没有相对明确的销售渠道和监管标准,品控无保障、店家素质参差不齐、发货周期长等问题接连涌现。更重要的是,所售商品基本没有生产信息、质量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关于“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的质疑声屡次出现。由此看来,“捏圈市场”还有不少亟待补全的空白。

近年来,“情绪生意”“疗愈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入。据“2023中国现代消费发展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悦己”更重要的消费者比例急剧上升,达到47.8%。这不仅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自我满足和内心愉悦的追求,也预示着此类消费市场有着巨大潜力。

新业态出现时,监管也应顺应而来,才能跟得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就拿“捏捏”来说,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慢回弹类解压玩具的行业标准和法规,明确规定产品的材料、安全性能、标识要求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也要及时进行监管和处置,对相关商家进行警示和处罚。

与此同时,也应对市场价格乱象进行监管。常规“捏捏”价格在十余元至数十元不等,考虑原创版权以及卖家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承担的瑕疵概率,产品定价相对合理。但因人工制品数量少、周期长,也让“黄牛”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哄抢爆款、操纵市价,造成现在一“捏”难求的情况。对此,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黄牛”的打击力度,对二手交易平台进行持续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标签:
责编:柏丽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