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暑期来临,各地旅游市场如火如荼。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说自己冒不起这么大的风险,怕丢了工作。
有生意竟然不做?旅行社的这个行为让人匪夷所思。有律师就表示,这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那么,禁止记者律师参团究竟是个别行为还是行业“潜规则”呢?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位新闻记者尝试着咨询多家旅行社,几乎遭到了一致的拒绝:“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我们旅行社有规定,不接待记者律师这类敏感行业的游客。”
什么时候记者、律师竟然成了被歧视的行业了?如果说旅行社不想接待老人、孕妇是怕承担安全责任,多少还能理解,那么不接待记者、律师,到底是在担忧什么呢?
或许正如很多网友所议论的,记者、律师属于特定职业,记者有“麦克风”,旅行过程中倘若出现宰客、强行消费等问题存在被媒体曝光报道的可能性;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都很强,很可能对旅行社有关违规违法问题揪住不放。
而如此担心记者、律师会“搞事情”,那就更让人担心:旅行安排是不是真的就存在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问题?
其实,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怎么去“解决”发现问题的人。如果一些地方的旅行社都习惯用这样的思维做事,那不仅不能提升当地旅游的品质,而且也无益于当地旅游市场的做大做强。
更何况,当下已是所谓“全民自媒体时代”,可以说人人都有麦克风。旅行社拒绝记者、律师参团,无异于自证违规。事实上,通过梳理近年来的新闻可以发现,普通游客用手机曝光旅游业乱象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前些日子的“女子跟团游车上睡觉被叫停”“女子称跟团游遇强制消费被骂不是人”等事件,都是游客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帖的。出现问题终归是“纸包不住火”,只需要一部手机、一段视频,就能记录真相,靠防范记者和律师来遮掩问题,确实像掩耳盗铃。
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曝光某些省份部分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受律师、记者或导游等职业人员参团,随后相关平台进行了整改。时至今日仍有此类情况发生,只能说明整改还不彻底。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整改是否是存在形式主义?当地有没有持续监管?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刨根问底。
网络时代,一篇吐槽帖、一个差评,都将会劝退无数“想出去看看”的人,而一些景区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碑也可能付之一炬。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想要健康长远发展,旅行社和景区应当携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规范操作,而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更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常态化监管,并定期监测整改是否有效、游客口碑是否提升,这才是治本之道,这才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从这个角度看,聪明的地方应该主动邀请记者和律师来组团旅游才对,如果他们满意了,那相信绝大多数游客也都会点赞,还愁回头客么?